小磊文学网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10篇

分类: 美文  时间: 2021-01-10 14:59:20  作者: 小磊文学网 

点击全文阅读

《世界文明史》是一本由(美) 舍曼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6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一):看看我们人类的文明

人类文明的脚步,在历史的长河中,会留下多少印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希望看到人类文明灿烂的过去,《世界文明史》做了这样的工作,而最让我认可的是,它相信读者的判断力,只以历史记载的资料展示文明的进程,从而对历史生发思考。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二):全新的读史方法,最大的亮点新颖。

摆脱长久以来定论式的读史方法。这是一本让人自己去思考的《世界文明史》

本书另外一个让我很惊喜的地方在于“视觉资料”。从前的很多史书,“图片”大多作为文字间隙的插图使用,大大降低了读者对其的关注度。而本书将其作为主要部分之一,一方面可以弥补文字信息传达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弥合不同文化背景下给读者带来的理解差异,作为一本《世界文明史》,后者的作用尤为突出。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三):不一样的文明史 不一样的感受

这本《世界文明史》的独到之处在于集众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为一体,摆脱了以往历史类书籍单纯阐述的枯燥乏味,实现了图文并茂,以生动的文字和图像形象地再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阅读这本书犹如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穿越,亲身经历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了解和感受当时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这些感受有惊奇、有喜悦、有震撼、有悲痛……可能在所有的感受沉积之后,对历史的回顾和沉思过后,接下来的就是对现实的思考……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四):伟大的美索不达米亚与汉谟拉比法典

相比于前两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的那本《全球通史》,这本《世界文明史》显然更为轻松好读,虽然是大部头,但却难得不沉重、不晦涩。

图文并茂,不事说教的历史书为最学生喜爱,想起以前无论看历史课本还是语文课本,但凡其中有零星图片,都能使某一章节从众多的蝇头文字中跳脱出来,李太白衣袂飘飘的线描画比“对影成三人”的意境更为吸引人。

扯远了,就这本书作者的开放态度和书写体例而言,也许安于仅仅陈列史料(包括第一手、第二手和视觉资料),才是为结论献出的最有力的一块基石。

说到所有法制的基石——汉谟拉比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戒律中竟然明确刻印着各个民族作为整个人类而自然而然产生的道德标准的古训: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这便是最朴素的法律,最基本的公正,最古老的人心,也是我们所有人类所共享的最具历史感的文明本身。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五):世界文明的吉光片羽

我们都知道洪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这个故事源于《圣经》,但是,你是否知道,这更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伟大史诗《吉尔伽美什》。那么,你是否知道神灵的本质以及神灵与人的关系?

这是一本《世界文明史》,与许多专业的学术著作不同,里面几乎没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几乎没有作者的臆想和推断,而是许多第一手的历史资料,涉及到特定历史时期的事件时,使用的又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可以说,这只是一本“非专业著作”,不过,其值得让人一读的也正是因为其“非专业”,没有武断的评介,只是引领读者进行一次次穿越,把对世界文明史的探索乐趣交给了读者,让大家能够用所看到的一鳞半爪,恢复一条龙出来。

说来,这挺符合太史公的“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积累丰富的资料),略考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这应该也是是著史者最应该下的功夫了,只是现在不少史学家往往只是凭借一点点史实自己臆想编造,而且随意下结论,引读者入迷途,害人非浅。

从书中,你可以读到古罗马一位官员关于日常生活的记述,你可以读到一战幸存都关于残酷战争的描述,你可以看到宗教演进的一幕幕真实的记载。作者还算理性,没有过多地进行美化。

读到公元前18世纪时的《汉谟拉比法典》,看到诸如“如果一位自由民抢动别人而被人抓住,那么他将被处死”;“如果一个儿子殴打他的父亲,他的手将被砍掉”这些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法律,让人不得不深思。

读到一战时一位幸存者关于惨烈战争的真实记录,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并不太远的过去。才100年,这场大浩动给了人类什么遗产?

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冒险,让自己去挑战自己,挑战自己过去的所有认识和成见。

当然,并不是说这本书非常完美,其中,许多史料的遴选仍觉欠妥。许多史料的选择并不是特别具有代表性,有的重大历史事件没有相应的体现。比如,关于中国(公元500年以前),选取的关于道家作品的介绍,没有《道德经》,而是选的两个民间故事传说,况且,这些传说又不是发生在公元前500年的事件,所以不能不说是很大的失误。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六):该如何学习这本书

尽管我书多成灾,但还没有哪一部在重量和体积上比得过这部《世界文明史》。出版方好心好意采用了轻型纸张,其重量仍然超过任何单册的“剑桥史”。如果是身体虚弱的读者,可以考虑选择上、下册的平装本。

以如此厚重的“外形”,该有多么庞大的“实质”才能与其匹配啊。然而,这部史学教材在编排体例上太标新立异,对于熟悉我国教委指导下编著的历史教科书,或者像“剑桥史”这样鸿篇巨制的读者,拿起这本书恐怕会有跟我有同样的想法:原来历史教材可以这样编。

全书分为26章,采用地区编年体的方法,从公元前五六千年一直讲到当代社会。每一章节的写法基本类似,分为五个部分:简介、第一手资料、视觉资料、第二手资料、本章问题。单从这个结构来看,同普通教材没有什么不同,但读过第一章就能发现,编者的侧重点集中在“第一手资料、视觉资料、第二手资料”这几个部分。“第一手资料”是历史亲历者留下的原始资料;“视觉资料”是历史上留下来的名画、雕塑、照片等;“第二手资料”是学者们的历史研究成果。这部书从而成为一大巨册资料汇编,明显不同于论文体的教材编著方式。

就算是对历史不怎么了解的读者,读这些资料也没有什么阅读困难,也许还会兴趣盎然,但这些资料究竟说明了什么,编者只是在篇末留下了一些问题,没有给出标准答案。不同于速食的历史普及读物,这是一本需要读者耐心思考的著作。理想的情况是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一起讨论学习,既能掌握知识,又能获得思考能力的提升。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可以先看编者留下的问题,带着问题来阅读,对于我们走出“人云亦云”的困境也有很大的帮助。

假如是我们的专家、教授来写《世界文明史》,在第一章就应该定义:究竟什么是文明?本书编者回避了这个问题,或者他们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在第一章第二手资料中有一篇麦克尼尔写的《文明的进程》,文中写道:“文明把陌生人联系在一起,而把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划分成各具特色又相互依赖的群体。”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文明史”,是属于群体的历史,“是在地球的各个地方此消彼长的过程”(本书《前言》)。曾经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在近几百年衰落了。它为什么会衰落?读者在阅读这本书后会有自己的答案。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七):众多细枝末节绘制成文明史

最早在图书馆看到过也是名为《世界文明史》的书籍,作者是威尔•杜兰,全书11部,书中有5卷是以人名来作为时代的标识的,荣获了美国普利策奖的传世经典。而且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不过可惜的是这套书实在篇幅太长,最终没能完成阅读。

此次得到了这本由美国几所高校的教授合著的《世界文明史》,近700页,70余万字,全书26章,从“西南亚和东北非的早期文明”,讲到“今日世界与21世纪的开端”。 每一单独章节研究的是某一种文明或几种文明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区或的兴起、发展及其与其他文明的相互影响。书中所呈现的书籍、图片等材料,丰盈而有序,很好再现了文明的“故事”。关键这次有幸得到的是精装书,实在太难得了。

唯一不足的就是书籍太厚,读起来捧在手里确实有点吃不消,只能放在桌面上进行阅读。

这本书最大特色就是将知识“大众化”,它将世界的文明穿插于展现文明的具体表象上,或者确切的说要知晓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明,我们都是从细小的枝节上了解到的。这点想想就像探案中的那些线索一般,通过这些线索的探究,最终明白了案件的真相。书中用一首诗、一个故事、一张图片这些作为了解或者知晓世界文明的线索,从这些中感受到、一回到当时的社会状态、社会理念、民情状况、民生境况、百姓情趣等等,这些方面被细致的表达才能让我们清晰的了解那个时代。就简单的例子就是《清明上河图》,看到这部长卷,你会从中发现很多当时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背景和科技状态,通过它你了解不仅仅是清明的景象,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线索被精心的选择、剪辑、排列,从而通过阅读让我们慢慢体会到世界文明的变迁和变化。这样的编辑没有一定的艺术造诣是很难完成的。

通过对这些线索的解读,是生动的、活波的、而不是原先很多书籍长篇大论的文字介绍,后者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只能望而却步了。正是这样情切的解读,在生动材料的引领下,让我们自己也开始思考起来了...

书籍的出版最为关键的是要人去阅读,如果能让那些专业的书籍走下圣坛,走向大众,让公众都可以知晓其中的精髓或者浅显的内涵,这不是很有利于知识的推广么?让不同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乐趣,这岂不是意见美事?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八):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

虽然知道是块大砖头,但是收到的时候我还是吓了一跳。考虑到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工具书,所以装订质量——是不是结实——就成了我很关心的问题。因此选择了精装本,厚厚的近700页……要知道近年来除了不时翻看的唐诗鉴赏辞典,再没接触过这么厚的书了。

书名是《世界文明史》,自然是介绍的世界文明的发展历史。如此说来,整个世界几千年的文明史,用700页的篇幅倒是显得有些少了。全书共分26章,每章又分为第一手资料、视觉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不禁令人感叹著者的严谨,又感动于著者的贴心。有的小节后面还有思考题,每章后面还有几个大问题提出来供读者思考。真是相当的周到贴心,如果是教授文明史的老师,可以直接拿来当教科书用了。如果是普通的爱好者,想必也会因为这本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著作而受益匪浅。

本书采用了不少插图,全部彩页印刷,每一小节的题目也都用彩色印刷以示区分,非常用心。鉴于本书是在太厚,我没能全部读完,选择性地将所有涉及到中国的章节全部挑出来读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疏漏和错误。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有些看问题的角度还是很独特的,毕竟我们作为耳濡目染习以为常的中国人,往往不会提出这些疑问。例如作者在书中指出中国的四合院的设计显示了中国社会和家庭的许多特点。在此就不详述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阅读第三章的内容。

本书还有一个亮点是所谓“第二手资料”的引用。众所周知,研究者为了真实可靠的原则,往往要努力挖掘所谓第一手资料,本书作者却别出心裁地引用了大量的第二手资料。以我阅读的中国部分为例,就引用了中国文化中的亲缘关系和中国文化遗产两部分,高度概括了中国文化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书里甚至还引用了一些文学作品,例如中国部分的《智者断案》和《社会关系》,还有《红楼梦》等。这些小说虽然不是纪实,但在我看来,对社会文化概括得更加精准。

另外要称赞得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终于又出了一本当之无愧的好书。上次读到人大的好书是《织梦人》,这本哲学入门书我一直放在枕边常常翻阅。这本厚厚的《世界文明史》只适合铺在桌头,拿在手上阅读却是有些重了。

最后要说的是,毕竟这得算一本专业书。无论是本专业的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必要备一本。如果是对世界文明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本书并不算艰深复杂,也完全可以买一本。

一个民族的文明才是这个民族的根本,再也没有比野蛮地毁灭一个民族的文明更残忍的事情了。

最后的最后,本书实在是不错,无论是著者还是译者,都非常用心,内容丰富,装帧设计精美。建议给个图书奖啥的,责令有关部门马上办,钦此!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九):走过的路

不管2012年到底是不是人类的最后一年,但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年头儿里,有幸读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世界文明史》(第四版),不得不让我觉得这是一种暗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短暂,而且似乎也没有发现从人类出现的那一天起一直活到现在的人,关于历史,我们的了解渠道往往是通过前人的记载,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如同我们的姓氏,如同我们的血脉。正因为有了历史的积淀,我们才会活得有所传承;正因为有了文明的底蕴,我们才能懂得真、善、美的可贵。因此,我们应该感谢前人为之付出的努力,同时我们也会对那些篡改历史的人感到羞愧。

尽管毕业多年,但我对人类的历史文明依然抱有热切的期盼和深切的敬意。通过阅读《世界文明史》也算了却了一桩心愿,虽然厚重的历史篇章不知何时能够读完,但只要它静静的躺在床头,就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充实感。至少在你欣赏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剧遇到问题时,都可以翻开它去解开你的困惑并丰富你的知识。

《世界文明史》的确可以看作是一本编排方式利于查阅的工具书。书中不仅按照重要时间点和不同地域进行了分类,同时也通过第一手资料(重要文献)、视觉资料(具有代表性的黑白或彩色图片)、第二手资料(历史学家的研究与分析)的归类方式,帮助读者尽可能按照不同需求查阅。另外,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一本教科书,在每一章节之后,也配有作者根据本章内容,从政治、经济、社会、哲学、文化等不同角度提出的带有提示性的问题,为读者更好的掌握知识,摸清学习思路提供了重要指导与参考。

对于更多的非历史专业人士来说,兴趣可能仅仅是一方面,更多的人不会无缘无故去研究这样一本厚重的《世界文明史》。也正如《辞海》一样,在你没有遇到你不认识的字词时,你很少去打开书架,用搬起一块砖头的力气去拿起一本词典,然后一页一页的翻查,而且前提是在一个网络信息化较为发达时代。但是,《世界文明史》并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本身的收集成册、精心编排,足以让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里并不是说它可以在价格方面有所增值,而是因为它凝聚着一大批历史学家的劳动果实。如果说你觉得收藏一块昂贵的玉器更有价值,那这就完全是价值观的问题了。至少我认为,只有知识才是无价之宝。

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尼罗河畔一直走来,人类文明已经走过了6000万年,在这条漫长的历史长征之路中,有多少生命的奇迹曾经发生过,又有多少智慧的结晶曾闪光过?我们之所以爱我们的同胞,就是因为他们能带给我们温暖和欢乐,并让我们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进而愿意为他们去做一些事情。而我们之所以会对一些同胞的做法不予认同甚至遗憾,也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衷心的希望这个世界和人类文明能变得更好,而不是倒退。也许很快我们将走到终点,但我们应该为人类的6000年感到骄傲;如果12月22日的早上一如平常,我们则应该满怀感恩与信心,续写人类新的篇章。

《世界文明史》读后感(十):《世界文明史》精装本目录。补全——

精装本和平装本的体例略有不同,目录如下:

第1章 西南亚与东北非地区的早期文明

第一手资料

史诗《吉尔伽美什》

《汉谟拉比法典》

献给法老的赞美诗

埃及的南部邻邦

《旧约•创世记》与《旧约•出埃及记》

《阿托恩赞美诗》与《旧约 • 诗篇》:埃及人与希伯来人

视觉资料

苏美尔:《乌尔的“皇家军旗”》

美纳墓中的埃及壁画0

西南亚和东北非地区的环境与文明的崛起

第二手资料

《农业革命》

文明的进程

古代世界中的自由:苏美尔文明

埃及与古代近东地区的女性

第2章 印度(公元500年以前)

第一手资料

《摩奴法典》:印度的种姓制度

《摩诃婆罗多》

《摩奴法典》:婚姻和性行为

《经造支》:耆那教教义

《佛所行赞》:佛教的起源

大乘佛教传统:菩萨的慈悲

视觉资料

桑吉的门

第二手资料

古城哈拉帕

《古印度文化》

印度文化的连续性

第3章 中国(公元500年以前)

第一手资料

《论语》:儒家学派

儒诗:女性的角色

佛曲:女性的生活场景

为君之道

卓越的学识:法家学派

道家作品:《智者断案》和《社会关系》

视觉资料

盐池

中国的民居

中国的官僚体制

中国的战国时期

第二手资料

中国文化中的亲缘关系

中国的文化遗产

第4章 地中海盆地:希腊文明

第一手资料

《伊利亚特》

妇女之诗

《斯巴达的政治体制》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黄金时代的雅典

《安提戈涅》

《理想国》

医学和巫术

视觉资料

贸易、文化和殖民

移民与殖民

妇女的居所

第二手资料

希腊人:奴隶制度

《希腊的现实》

第5章 地中海盆地:罗马文明与基督教的起源

第一手资料

罗马宪体

埃塞俄比亚人

书信:罗马统治者的日常生活

《马太福音》

罗马的灭亡

视觉资料

地理环境与文化环境

东西方的商业与文化

玛瑙石雕:奥古斯都与帝国的成型

坟墓装饰:死亡与罗马文化

第二手资料

罗马的妇女

古代社会:基督教的吸引力

罗马帝国晚期

第6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

第一手资料

《古兰经》

给欧麦尔二世的信:伊斯兰教的苦行

一位伊斯兰学者的自传

文集:文化的互动

视觉资料

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

第二手资料

伊斯兰教的传播

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的东方中心

第7章 印度和东南亚(500—1500)

第一手资料

通往天堂之路:伊斯兰教在印度

王国的四大支柱

政府官员的任命

锡克教

《传统越南》

《真腊风土记》

视觉资料

印度洋沿岸的贸易状况

婆罗浮屠大佛塔:出海之船

女人和苏丹

第二手资料

伊斯兰教在印度

印度:“蜜罐”和贸易的吸引力

缅甸的传统法律体系

第8章 中国和日本(500—1500)

第一手资料

《朱介夫传》:中国商人

《弃妇》:中国社会的女性

中国的秘密社团

《神皇正统记》:日本的独特性

《宇治拾遗物语》:不诚实的僧人

《女诫》

视觉资料

《清明上河图》

武士的荣耀

第二手资料

13世纪中国的日常生活

科举制度

古代的日本妇女

航海探险

第9章 蒙古人、突厥人和中东地区(1000—1500)

第一手资料

突厥人和阿拉伯人

蒙古人的性别关系

“大埃米尔”帖木儿

征服者穆罕默德

视觉资料

征服者的残忍

宿营生活:游牧的帐篷

中亚和中东地区的政治势力

第二手资料

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

蒙古统治下的女性地位

穆斯林的阿拉伯和其他宗教

蒙古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

第10章 西方社会的秩序探求:欧洲中世纪(500—1300)

第一手资料

查士丁尼的制度:拜占庭与罗马法遗产

封建契约与义务

书信:世俗权威与宗教权威

圣戈德里克的一生:一位商业探险家

《教会法汇要》:中世纪女性的非上帝形象

十字军东征的开始

方济各会的规则

视觉资料

福音书的插图:基督教与中世纪早期的文化

中世纪的生活

中世纪的收缩

中世纪的扩张

第二手资料

穆罕默德与查理曼大帝:中世纪文明的开端

圣洁与权力:中世纪女性的双重追求

中世纪的价值观

拜占庭帝国:失败、衰落与复兴

生态条件与人口变化

第11章 西方社会的转型(1300—1500)

第一手资料

《十日谈》:佛罗伦萨的瘟疫

《巴黎的主妇》:如何做个好妻子

致薄伽丘的一封信:关于文学人文主义

《论人文科学》

《妇女城》

《君主论》

视觉资料

《死神的胜利》

财富、文化与外交

《乔凡尼•阿尔诺菲尼和他的新娘》:象征主义与北部的

文艺复兴

中世纪晚期的动荡

食物与犯罪

第二手资料

黑死病的心理学维度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文艺复兴的神话

第12章 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与美洲文明(1500年以前)

第一手资料

一位穆斯林眼中的马里王国

关于一位埃塞俄比亚国王的编年史

《东方的埃塞俄比亚》:一个非洲王国的王室生活

西非的政治活动

《秘鲁的编年史》:印加帝国

一位秘鲁酋长眼中的印加社会

《传记》:阿兹特克人

视觉资料

西非的金属制品

14世纪的苏丹西部:商路和政治

玛雅的妇女和儿童

1490年的美洲人

第二手资料

发展中的西非各国

大津巴布韦王国的起源

最早的美洲人

红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早期的美洲民族

美洲的印第安人:地缘政治学的分析

第13章 全球交往与文化冲突(1500—1700)

第一手资料

几内亚的发现与征服

非洲与欧洲:联盟的难题

《东方志》

日本的妇女与贫困

征服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描述

布尔戈斯法:西班牙人对中南美地区的殖民统治

从荷兰到美洲:荷兰人的北美殖民史

南美之旅:拉丁美洲的等级制度与人种特征

视觉资料

开拓、扩张与政治

佛寺:欧洲人眼中的亚洲

征服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见证

第二手资料

欧洲的扩张

美洲的传染病与环境变化

中国明朝的穆斯林

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欧洲人抵达日本

欧洲的扩张对外部世界的影响

第14章 现代早期的欧洲(1500—1789)

第一手资料

因信称义

耶稣会章程

英格兰君主的权力

英国议会的权利

关于邀请外国人的法令

视觉资料

路德与《新约》

路德与天主教僧侣的辩论

罗耀拉和天主教改革

《收割者》

《利维坦》:政治秩序和政治理论

快乐的秋千》

第二手资料

什么是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中的妇女

我们失去的世界:现代早期的家庭

领主与农民

旧制度:理想与现实

第15章 亚洲(1500—1700)

第一手资料

《士道》

《女大学》

一位印度女性的声音

《莫卧儿帝国之旅》:印度的政治与社会

中国的乡村生活和政府

奥斯曼的社会秩序

视觉资料

阿克巴视察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的建设工程

中国的建筑和皇城

奥斯曼帝国的扩张(1520—1639)

第二手资料

印度的婚姻、种姓和社会

《奥斯曼帝国及其继承者》

艰难的时日与明朝的灭亡

第16章 理性和运动的世界:西方的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

(1600—1800)

第一手资料

《谈谈方法》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什么是启蒙?》

《科学、艺术和工艺百科全书》简介

《女权辩护》

《社会契约论》

视觉资料

马可•文森佐•克罗尼地图集的扉页插图(1691)

《空气泵实验》

奥斯曼天文台

第二手资料

伊斯兰科学与西方科学

女性和科学革命

启蒙时代

第17章 欧洲的革命、民族主义与国家(1789—1914)

第一手资料

陈情书:第三等级的不满

第三等级的妇女

《人权宣言》

1794年2月5日在国民公会上的讲话:为恐怖辩护

回忆录:拿破仑的吸引力

给亚历山大一世的秘密备忘录(1820):保守主义原则

《论自由》

宪章运动的第一封请愿书:要求英国发生改变

好战的民族主义

视觉资料

《革命的寓意画》

内乱与恐怖时期

波拿巴巡视雅法疫区

第二手资料

《法国大革命的来临》

贵族的革命

评价法国大革命

妇女与《拿破仑法典》

1848年革命

第18章 西方的工业化、社会变革与文化(18世纪末至1914年)

第一手资料

为1833年《工厂法》采集的证词:英格兰的劳动条件

劳动骑士团:工人的联合

《共产党宣言》

《自助》:中产阶级的态度

《女人的社会和家庭角色》

我们为何如此激进?

《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

视觉资料

工业化与人口变化

《迈克尔•阿姆斯特朗的冒险与生活》的插图

铁和煤

圣拉扎尔火车站

《哈察一家》:中产阶级上层

工人的生活

《雪中的修道院墓地》:视觉浪漫主义

第二手资料

经济社会的形成:英国,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俄国的工业革命

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移民劳工

西欧的家庭和工业化

欧洲的妇女

第19章 美洲(18世纪中叶至1914年)

第一手资料

《独立宣言》

南美洲的独立

巴西之旅:巴西的宗教与奴隶制度

加拿大的革命呼声

美国驱逐印第安土著

情感宣言:美国妇女的权利

为土地和自由而战

禁止华人移民美国

视觉资料

《天定命运》

墨西哥革命

1770年与1830年的西半球格局

第二手资料

民主和美国革命

合理的武力:南美洲的强权政治与国际关系

豪宅与棚户:现代巴西的形成

追求真正的女性气质

第20章 非洲(1500—1880)

第一手资料

驶向几内亚的航程:欧洲人在非洲的奴隶贸易

贝宁的政府、税收和战争

非洲内陆之旅:西非的城市生活和女性

中非的恩德贝勒人

致乔治•格雷先生的信:南非的冲突和外交

东非的文化和帝国主义

视觉资料

贝宁奥巴

19世纪之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

第二手资料

大西洋世界形成过程中的非洲与非洲人(1400—1680):

大西洋的奴隶贸易

约鲁巴人的奥约王国及其灭亡

衰落之后:18、19世纪的刚果王国

第21章 亚洲(1700—1914)

第一手资料

太平天国起义者的自白书:中国人的造反

《同盟会宣言》

日本:拒绝西方

日本宪法

青年土耳其党宣言

视觉资料

外国人在横滨

旁遮普地区的村庄

中国的衰落(1839—1895)

第二手资料

身为中国人

奥斯曼帝国的少数民族

遏制印度的抗议之声

第22章 帝国主义与新的全球争斗(1880—1914)

第一手资料

《德国需要殖民地吗?》

《白人的负担》

越南的民族主义和殖民主义

爪哇公主的信件

罗斯福推论:美帝国主义

古巴的辩护

视觉资料

光荣的帝国主义

殖民地的战场

美帝国主义在亚洲:1899年独立日

帝国主义与文化掠夺

帝国主义在非洲

第二手资料

帝国的时代

争夺非洲

《帝国的工具》

美洲的帝国主义

第23章 战争、革命与西方的独裁主义(1914—1945)

第一手资料

来自前线的报告: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

《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无上荣光》

十四点计划

四月提纲:布尔什维克的战略

法西斯主义学说

德国妇女和纳粹主义

饱受摧残的心灵:纳粹集中营

苏联的农业政策问题:苏维埃集体化运动

墨西哥合众国宪法:劳动与社会福利

墨西哥的石油工业国有化

工人们写给美国政府的信:大萧条的奴隶

加拿大与大萧条

视觉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方和妇女

纳粹的神话

革命的宣传

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

威权主义和极权主义(1919—1937)

第二手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好战的爱国主义

妇女、工作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拉丁美洲的妇女

俄国革命

欧洲大萧条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全副武装的世界

《希特勒的志愿行刑者》

第24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洲和非洲

第一手资料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动员

女性和中国的共产主义

《国外来信》:越南的革命民族主义

印度的印度教徒、穆斯林和民族主义

英国与现代中东问题的根源:《贝尔福宣言》和丘吉尔的

《1922年白皮书》

非洲人和殖民国家

殖民统治下尼日利亚的仇恨

视觉资料

《愚公移山》

非洲殖民地的西方科技和基督教

日本的扩张

第二手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亚洲

中国启蒙运动中的知识分子

伊拉克的诞生

太平洋战争中的宣传和种族主义

20世纪的南非政治:种族、阶级和民族主义

非洲女性与法律

第25章 全球转型与超级大国的斗争:二战后的岁月

(1945—1989)

第一手资料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冷战:苏联的视角

共产主义在中国

中国的《婚姻法》:为中国妇女制定的新法律

联合国第242号决议与巴勒斯坦人的回忆:以色列、

巴勒斯坦和中东

联合国大会:《反对殖民主义宣言》

从独立到建国:尼日利亚的种族冲突

在阿尔及利亚长大

拉丁美洲的基督教、共产主义和革命

来自伯明翰监狱的信:美国民权运动

女性主义宣言

越南战争:来自越南共产党身边的报道

视觉资料

冷战与欧洲一体化

亚洲和非洲的去殖民化

《收租院》:中国的艺术与政治

第二手资料

冷战的起源

《最后的日本》

经济去殖民化与非洲的发展受阻

拉丁美洲的不平等、压迫和反抗

越南战争

第26章 今日世界与21世纪的开端

现代化: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

中国:四个现代化

冷战的结束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东亚地区的经济复苏

短暂的世纪——一切都结束了

拉丁美洲的革命和知识分子

非洲文化的复兴

南非的民主

《橄榄球之鹰》:日本的漫画书

城市的发展

全球环境问题

生态威胁

艾滋病的流行

全球化

“9•11”之后的世界

伊斯兰与民主

宗教恐怖主义

伊拉克战争

附录主题分类目录

西南亚和东北非地区的早期文明

第一手资料

史诗《吉尔美伽什》

《汉谟拉比法典》

献给法老的赞美诗

埃及的南部邻邦

《旧约•创世纪》与《旧约•出埃及记》

《阿托恩赞美诗》与《旧约•诗篇》:埃及人与希伯来人

第二手资料

《农业革命》

文明的进程

古代世界中的自由:苏美尔文明

埃及与古代近东地区的女性

第1章 印度(公元500年以前)

第一手资料

《摩奴法典》:印度的种姓制度

《摩诃婆罗多》

《摩奴法典》:婚姻和性行为

《经造支》:耆那教教义

《佛所行赞》:佛教的起源

大乘佛教传统:菩萨的慈悲

第二手资料

古城哈拉帕

《古印度文化》

印度文化的连续性

第3章 中国(公元500年以前)

第一手资料

《论语》:儒家学派

儒诗:女性的角色

佛曲:女性的生活场景

为君之道

卓越的学识:法家学派

道家作品:《智者断案》和《社会关系》

第二手资料

中国文化中的亲缘关系

中国的文化遗产

第4章 地中海盆地:希腊文明

第一手资料

《伊利亚特》

妇女之诗

《斯巴达的政治体制》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黄金时代的雅典

《安提戈涅》

《理想国》

医学与巫术

第二手资料

希腊人:奴隶制度

《希腊的现实》

第5章 地中海盆地:罗马文明与基督教的起源

第一手资料

罗马宪体

埃塞俄比亚人

书信:罗马统治者的日常生活

《马太福音》

罗马的灭亡

第二手资料

罗马的妇女

古代社会:基督教的吸引力

罗马帝国晚期

第6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

第一手资料

《古兰经》

给欧麦尔二世的信:伊斯兰教的苦行

一位伊斯兰学者的自传

文集:文化的互动

第二手资料

伊斯兰教的传播

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的东方中心

第7章 印度和东南亚(500-1500)

第一手资料

通往天堂之路:伊斯兰教在印度

王国的四大支柱

政府官员的任命

锡克教

《传统越南》

《真腊风土记》

第二手资料

伊斯兰教在印度

印度:“蜜罐”和贸易的吸引力

缅甸的传统法律体系

第8章 中国和日本(500-1500)

第一手资料

《朱介夫传》:中国商人

《弃妇》:中国社会的女性

中国的秘密社团

《神皇正统记》:日本的独特性

《宇治拾遗物语》:不诚实的僧人

《女诫》

第二手资料

13世纪中国的日常生活

科举制度

古代的日本妇女

航海探险

第9章 蒙古人、突厥人和中东地区(1000-1500)

第一手资料

突厥人和阿拉伯人

蒙古人的性别关系

“大埃米尔”帖木尔

征服者穆罕默德

第二手资料

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

蒙古统治下的女性地位

穆斯林的阿拉伯和其他宗教

蒙古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

第10章 西方社会的秩序探求:欧洲中世纪(500-1300)

第一手资料

查士丁尼的制度:拜占庭与罗马法遗产

封建契约与义务

书信:世俗权威与宗教权威

圣戈德里克的一生:一位商业探险家

《教会法汇要》:中世纪女性的非上帝形象

十字军东征的开始

方济各会的规则

第二手资料

穆罕默德与查理曼大帝:中世纪文明的开端

圣洁与权力:中世纪女性的双重追求

中世纪的价值观

拜占庭帝国:失败、衰落与复兴

生态条件与人口变化

第11章 西方社会的转型(1300-1500)

第一手资料

《十日谈》:佛罗伦萨的瘟疫

《巴黎的主妇》:如何做个好妻子

致薄伽丘的一封信:关于文学人文主义

《论人文科学》

《妇女城》

《君主论》

第二手资料

黑死病的心理学维度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文艺复兴的神话

第12章 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与美洲文明(1500年以前)

第一手资料

一位穆斯林眼中的马里王国

关于一位埃塞俄比亚国王的编年史

《东方的埃塞俄比亚》:一个非洲王国的王室生活

西非的政治活动

《秘鲁的编年史》:印加帝国

一位秘鲁酋长眼中的印加社会

《传记》:阿兹特克人

第二手资料

发展中的西非各国

大津巴布韦王国的起源

最早的美洲人

红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早期的美洲民族

美洲的印第安人:地缘政治学的分析

附录 视觉资料

第1章 视觉资料

苏美尔:《乌尔的“皇家军旗”》

美纳墓中的埃及壁画

西南亚和东北非地区的环境与文明的崛起

第2章 视觉资料

桑吉的门

第3章 视觉资料

盐池

中国的民居

中国的官僚体制

中国的战国时期

第4章 视觉资料

贸易、文化和殖民

移民与殖民

妇女的居所

第5章 视觉资料

地理环境与文化环境

东西方的商业与文化

玛瑙石雕:奥古斯都与帝国的成型

坟墓装饰:死亡与罗马文化

第6章 视觉资料

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

第7章 视觉资料

印度洋沿岸的贸易状况

婆罗浮屠大佛塔:出海之船

女人和苏丹

第8章 视觉资料

《清明上河图》

武士的荣耀

第9章 视觉资料

征服者的残忍

宿营生活:游牧的帐篷

中亚和中东地区的政治势力

第10章 视觉资料

福音书的插图:基督教与中世纪早期的文化

中世纪的生活

中世纪的收缩

中世纪的扩张

第11章 视觉资料

《死神的胜利》

财富、文化与外交

《乔凡尼• 阿尔诺菲尼和他的新娘》:象征主义与北部的文艺复兴

中世纪晚期的动荡

食物与犯罪

第12章 视觉资料

西非的金属制品

14世纪的苏丹西部:商路和政治

玛雅的妇女和儿童

1490年的美洲人

相关Tags:快乐生活

猜你喜欢

精选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