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成语及故事大全
关于战争的成语及故事大全
导语: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战争的成语及故事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战争的成语
【倒戢干戈】: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风尘之警】: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
【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干戈满眼】: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构怨连兵】:构怨:结怨;连兵:交战。因结怨而发生战争。
【鼓衰力竭】: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汗马之功】:指战争中立下的功绩。
【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犄角之势】: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甲胄生虮虱】:甲、胄:古代士兵作战时所穿戴的铠甲和头盔。铠甲和头盔上都长满了虮虱。形容战争持续时间很长。
【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战争中或战场上。
【金戈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金戈铁骑】: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金革之声】: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久经沙场】:指长期经历战争的考验。
【来好息师】: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连天峰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流血浮丘】:流的备可以把山丘漂起来。比喻战争中死伤的人极多。
【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龙战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同“龙血玄黄”。
【龙战鱼骇】:比喻战争激烈。
【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
【破斧缺斨】:斧、斨,泛指兵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启羞兴戎】:启:开;戎:战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轻动干戈】: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
【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穷兵极武】:穷:竭尽;极:用尽。极力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戎马倥傯】: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戎首元凶】:戎首:挑起战争的首犯;元凶:制造祸端的大头目。指挑起战争的罪魁。
【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师老民困】: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矢石之难】:矢石:箭与石,作战的武器。指在战争中受到矢石的袭击。
【手中败将】:在战争中被自己打败或在竞赛中输给自己的人。
【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诉诸武力】:诉:诉讼。武力:军事力量。指用战争来解决冲突。
【息兵罢战】:停止或结束战争。
【洗兵不用】:兵:兵器。洗净兵器。收藏起来,不再使用。比喻停止战争。
【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宿将旧卒】:指久经战争的将领和士兵。
【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偃武櫜兵】: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武休兵】: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燕雀处帷幄】:比喻战争的时间很长,军帐上都筑起了鸟巢。
【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以逸制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以战去战,以杀去杀】:去:消除。用战争去消灭战争,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有事之秋】: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
【载戢干戈】:载戢:装运收藏;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引申为战争。将武器收藏起来。指不再诉诸武力。
有关战争的故事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一夫当关】
故事:《史记》载: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项羽至,不得入。”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由此可见。古代,还有几个与函谷关有联系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
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马革裹尸】
东汉马援自南方还军,故人多迎劳他,号称有计谋的孟冀也向他祝贺。马援说:"你怎么也同一般人一样呢?方向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我想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妇女婢中呢?"见《后汉书·马援传》。后以"马革裹尸"等指为国而战死沙场。清张贷《西湖梦寻·岳王坟》:"但恨和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