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反叛者》读后感锦集
《美的反叛者》是一本由[日]平松洋著作,铁葫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裸脊锁线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的反叛者》精选点评:
●配图和几张人物关系图可以看看,文字就忽略吧
●文字内容也太少了,有点失望,怀疑原本是附有介绍的画册…这个价格买画册倒也值,只是印刷质量和开本大小不太合适,最后搞得这本书有点四不像的感觉。另外居然没有亨特那幅夏洛特的彩稿…
●超级美的画册,充满了来自中世纪的浪漫,但是文字内容太少,对没有知识背景的人不友好
●关于画作本身的解读少了点
●好美。
●男女关系令人震惊,但我依然喜欢罗塞蒂。
●大致就是拉斐尔前派整个开始到结束的简单梳理,内容不深入,人物关系谱还比较有意思。印刷还行,有些有点糊
●叙述不清晰 作品大量铺陈 讲解几乎限于时间线
●贵圈真乱,人生真是讽刺,但真的还挺喜欢米莱的奥菲利亚的。。
●人物关系图真的超级好评!画作也是真的很好看。百家争鸣才会有不断的艺术品出现吧。
《美的反叛者》读后感(一):横刀夺爱党
什么美的反叛者,他们根本就是道德的反叛者,他们挑战人类的极限。米来做出了横刀夺爱的事情,而罗塞蒂,威廉莫里斯和伯恩琼斯发展婚外恋,亨特就进行了罪恶的乱伦。他们满足的感官的享受,追求着绝世的美女。stunners
这帮人本来就是一群叛逆者,所以他们会对鲁本斯啊,对拉菲尔吐口水。只不过他们受到罗斯金的力挺,所以才会在当时影响发展。不是因为罗塞蒂的原因,而是我特别讨厌他们绘画中的那种僵尸,那种没有生动性的东西,用缺少生命的东西。
但是在后期拉斐尔前派,像莫里斯他们去搞雕版印刷,去搞装饰艺术,去搞地毯,那就反而很不错。
《美的反叛者》读后感(二):一场不可忽视的美术改革运动
文|轻禅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处于维多利亚女王的“繁荣”时代,当时绘画主要有皇家美术学院的艺术思想主宰,他们推崇拉斐尔的风格,弘扬学院派的古典主义,社会上流行的绘画作品也是诸如此类的风格,明显低俗浅薄。针对如此现象,当时年轻的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对此严重不满,掀起来一场美术改革运动,由此创立了“拉斐尔前派”。
关于这拉斐尔前派的世界,日本美术评论家平松洋所著《美的反叛者》一书为我们详细介绍,其中有关于拉斐尔前派诞生的背景,也有这一兄弟团的内部关系,还有一批深受他们影响的绘画家,更有为我们呈现出数百幅精美细腻,俘获人心的画作,其中有代表作《莉莉丝女士》(书封面女子)、《奥菲利亚》、《觉醒的良心》、《冈妮芙皇后》等等。
为何拉斐尔前派会诞生?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阐述了艺术诞生的三大因素:种族、环境、时代。简单的说,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诞生的因素,也有其生长的土壤,否则不会出现,拉斐尔前派的诞生,亦是如此。19世纪中后期,年轻的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社会上流行的作品十分不屑,他们倾向于文艺复兴初期感情真挚、形象朴实生动的作品。在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相遇时,迅速达成了共识,他们秘密行动,创立了“拉斐尔前派”,加上后来的另外四人,他们组成了“拉斐尔前派兄弟团”(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拉斐尔前派对于绘画还设立了主旨,《美的反叛者》这样写道:“一,要表达正直的立意。二、为了学习表现立意的方法,要深刻观察自然。三、不要因循守旧的东西、自我显示的东西和学来的东西,要用真心和真挚的感情去感受过去的艺术。四、最重要的是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基于这一理念,PRB创作出一系列广受好评的作品,同时创立了社刊《萌芽》(The Germ),这一刊物虽然只出了4期,却对之后的艺术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随着柯林斯提出退团,拉斐尔前派已经开始慢慢解体,后来因为经济各种原因,拉斐尔前派也过早的消亡。拉斐尔前派的出现,即便短短几年时间,也对其后一大批绘画家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
RB虽然解体,可紧随其后,罗塞蒂、伯恩-琼斯、莫里斯开启了拉斐尔前派第二篇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后期拉斐尔前派与周边画家,他们深受拉斐尔前派绘画风格的影响,绘出一幅幅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作品,尤其是对女神形象的刻画深入人心,使得古代故事、绘画中的美女从理想走向了现实。
《美的反叛者》一书在讲述拉斐尔前派故事的同时,还在书中呈现出数百幅经典代表作品。欣赏这些作品,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还有心灵的震撼。如果不是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他们对美的极致追求,对皇家美术学院风格的反叛,如此细腻逼真的画作,兴许就不会出现。对于艺术家而言,也许真需要一种追求美的精神,才能拥有独特风格,创作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
《美的反叛者》读后感(三):PRB:无可救药的中世纪浪漫
在拉斐尔死后的三百多年以后,一群来自英国的粉丝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门派:拉斐尔前派,简称PRB。在《小顾聊绘画》中,顾爷曾如此说道:
“拉斐尔出名前的业务水平完全没有的挑剔,但成名后,就开始雇佣大量的枪手批量生产作品,从而拉斐尔的工作室如同一个流水线工厂,只要他掌握最后一道工序签名即可。”但是在日本著名美术评论家平松洋的这本《美的反叛者:拉斐尔前派的世界》中,PRB的定义就变得相当复杂了。平松洋在全书的开头先指出PRB实际上存在三种不同的名称:拉斐尔前派兄弟团、拉斐尔前派和拉斐尔前派主义。而在书的结尾,平松洋再次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读者。但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实难界定的存在,将艺术家分门别类,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平松洋老师的风格要更加严谨,思维的角度也更加理性,比起艺术入门,他要走得更远一点。
虽然PRB本身难以界定,但这并不表示就无法介绍,平松洋在书中以时间为序,将PRB的产生、发展以及最后的终结,每个时间段内核心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都梳理得清清楚楚:从米莱、亨特到罗塞蒂,从拉斐尔前派兄弟团的破裂到后期拉斐尔前派的兴起,从对中世纪绘画的迷恋到分道扬镳、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平松洋的一句话概括得异常精辟:
“这大概就是年轻的美术生的浪漫主义情怀。”RB所谓的“美的反叛”,是年轻人试图冲突文艺复兴的牢笼,从而对中世纪的浪漫产生了一种无可救药的迷恋。心怀浪漫的年轻画家们,幻想着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誓言与爱情,想象着那样壮阔而无畏的征途,思索着耶稣宗教性的博爱与信仰。
为此他们在中世纪的绘画中寻找突破的可能,但事实上他们寻找到的,更多知识中世纪的躯壳。这从他们的绘画内容中可以看出,比如罗塞蒂热衷的亚瑟王题材,比如他们米莱、亨特笔下的宗教题材绘画,其中将细致精密的自然描绘与中世纪人物结合得最好的作品,恐怕是米莱的《奥菲利亚》,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那个多愁善感的姑娘,让自己优雅地溺水而亡,鲜花与绿叶的映衬,美得令人窒息。而画布下定格的这一幕,在后来的话剧、电影中也频频闪现,可谓是再经典不过的镜头。
但是对于PRB而言,他们永远不可能回溯到他们心目中的中世纪,也许他们真正迷恋的,只是内心深处对于浪漫的渴求。所以PRB发展到最后,当浪漫与现实碰撞,他们最终都会分道扬镳:米莱向着唯美主义进发,罗塞蒂等人爱上了威尼斯画派的鲜艳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肌肉……翻过书中那些后期的画作,艳丽的女性,柔美的光线,一一掠过,你很难想象PRB最初的宗旨是要实现宗教性的原始朴素的绘画风格。
而在绘画鉴赏这个方面,《美的反叛者:拉斐尔前派的世界》并没有做进一步的解读,一幅幅名画如同一张张默片,读者在书页间的翻动中,按照个人的喜好,自行寻找PRB留给后人的蛛丝马迹,那丝丝来自中世纪的浪漫,也许就顺着画的光泽,飘然而至。
《美的反叛者》读后感(四):当艺术家称兄道弟
都言文人相轻,艺术大师们也不乏彼此看不顺眼的。天壤的个性、迥异的风格、不同的际遇、为稻粱谋还是为艺术谋,都是互相嫌弃的理由。抱团取暖的理由则显得不那么有力,譬如短暂的做学徒打下手、文艺复兴时期去佛罗伦萨“镀金”、落选者沙龙的印象派,被后人归入某一流派、某一类别的艺术家,自身或许并不以为然。而艺术史上罕有的“兄弟团”——拉斐尔前派兄弟团(PRB)听名字就很特别,几位成员将这三个字母作为引以为傲的签名,融入他们的作品中,艺术家的称兄道弟真能迸出特别的火花吗?
平松洋的《美的反叛者:拉斐尔前派的世界》带我们了解这个影响了后世艺术发展、又不可谓“成功”的群体。“拉斐尔”在此不幸躺枪,他笔下的圣母一度被视为美的典范,流连花丛的拉斐尔自言,他是撷取身边所有美女的优点来塑造人物。拉斐尔前派恰恰要反对这种矫揉造作、精心雕饰的美,尽管它已经深入人心,他们仍要顶着压力走出不同的道路,故而平松洋称其为“美的反叛者”:“他们批判的对象与其说是拉斐尔及其以后的画家,不如说是皇家学院推崇的以拉斐尔为范本的形式化的美术形式。”他们的理想——“代表中世纪的原始主义绘画”,显然与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
1848年,以约翰·埃弗里特·米莱、威廉·霍尔曼·亨特、但丁·加百利·罗塞蒂为首的三人组成兄弟团。彼时的他们除了相同的理念和技法,际遇经历并无相似之处。亨特的作品入了皇家学院的展,米莱正遭受落选的挫败,罗塞蒂更是不务正业地做着诗人梦,但仿佛是命运的安排,米莱大度地替亨特赶工画作,弃诗从画的罗塞蒂也刚好在此时被亨特入展的作品吸引,兄弟团成立之际,正是三人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步入正轨的时候。
然而称兄道弟易,天长地久难。曾经坚持团体的信仰,挑剔排挤异己,羽翼渐丰后,却由着各自的个性占据主导。就像马奈、德加等诸多印象主义画家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一样,“拉斐尔前派兄弟团”的框框同样不能囚禁艺术家的雄心。短暂活跃的兄弟团分道扬镳,前途大好的米莱、远赴他乡的亨特、尴尬的罗塞蒂,或许都是更上一层楼。抛开兄弟团的名号,罗塞蒂与爱德华·伯恩-琼斯、威廉·莫里斯开启了“后期拉斐尔前派”。他们的实践告诉世人,比眼睛看到的世界更广阔的,是“将眼睛看不到的世界描绘出来的欲望”,亦即“观念主义”。平松洋甚至以“观念主义”的内核将“拉斐尔前派”定义为“憧憬幻想中的中世纪与故事性的浪漫主义者的观念主义的态度”。这个拗口的定义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我们很难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还是失败来界定。几位代表画家闻名于世,并不需要“拉斐尔”的加持;偷情、共妻、乱伦,围绕“拉斐尔前派”的绯闻与八卦至今听来仍觉过于前卫;百年后,拉斐尔前派重新得到肯定,他们不止启发了后世的艺术流派,夏目漱石也曾从中汲取灵感。
艺术家往往是孤独的,隔绝真实世界的纷繁嘈杂,在画布上投射他们修饰过的美好。但艺术家也可能称兄道弟,拥抱现实中有缺憾的美、呈现一闪而过的感念、以及不惮诉诸于人的与众不同。谁问出处和前途,要的就是“原来你也在这里”的一拍即合!
——丁酉年读平松洋《美的反叛者》
《美的反叛者》读后感(五):起开,我们要翻新这个艺术圈!
第一次看到拉斐尔前派兄弟团的人常常会感到疑惑,what这是弄啥的?兄弟团?一看就像黑涩会。拉斐尔又是谁?传说中的黑帮老大?……再一看这团还有英文缩写PRB,搞不好是个玩音乐的鲜肉天团……那么终极问题就来了:
拉斐尔前派兄弟团到底是干啥的?
实际上,简单来说,这个兄弟团其实就是艺术圈里的“梁山帮”!
这么一说,可能有的人更觉得疑惑了,敢情这是个艺术家团体啊,但是这跟那帮子揭竿起义的英雄好汉八竿子打不着边啊?其实不然,这群有画技,有颜值的艺术家们还真是“揭竿起义”了,只不过他们斗争的对象有点特殊,是拉斐尔及其以后推崇和追随拉斐尔的画家。
他们要借此声讨意大利美术的堕落!
这么一听,是不是还真有点吓人呢,毕竟拉斐尔可是对西方美术影响巨大的古典主义掌门人!并且他们追讨的元凶可是皇家美术学院的第一代院长!
这些小伙子们还真是胆儿肥!说到这儿,是不是很多人都对兄弟团的成员们产生了好奇,那么先来看看其中几个的“真容”吧。
看完是不是被颜值秒到了?!虽说这年头颜值即正义,但是好歹也是在艺术圈混饭吃,那画画的真功夫才应该是最重要的吧,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兄弟团的一些作品。
呦!这画技也是杠杠的。但是讲了这么久,这个要颜值有颜值,要画技有画技的兄弟团到底为啥跟自己过不去,要“揭竿起义”反对大boss呢?
这点,我们可以从他们指责学院派作品《基督圣灵》这幅画的叙述中来一窥端倪,当时兄弟团的弟兄们说《基督圣灵》不好,要批判,这幅画最大的不好之处在于“对真实简洁大肆轻视,使徒们姿势夸张,缺乏基督精神。”
其实就是画不单纯、不原始、太浮夸。
而追根到底,这种僵固的学院派风格是怎么形成的呢?说起这个,就要追溯到拉斐尔那个时期了。拉斐尔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年纪轻轻就在画坛成名,因为成名之后名气太盛,情商又相当之高,所以接订单接到手软。为了搞定这些订单,拉斐尔就搞了个大工作室,雇了很多枪手批量生产作品,画作的整体品质自然是日渐趋向单一和呆板。再加上皇家美术学院极力推崇拉斐尔的作品为范本,可想而知,学院派艺术发展着发展着,就朝着“艺术形式日渐单一,浮夸浅薄”奔流而去了。
而这种现实跟兄弟团的理想形态大相径庭,可谓风马牛不相及,毕竟他们的理想型可是:
代表中世纪的原始主义绘画!
于是几个理念相同,心驰神往于朴素、虔诚艺术的小伙们一拍即合,组成了“拉斐尔前派兄弟团”,为翻新艺术圈展开努力!
“他们深切地观察自然,表达正直的立意,他们不要因循守旧的东西、自我显示的东西和学来的东西,而想要用真心和真挚的情感去感受过去的艺术。”
“他们觉得最重要的是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
至于与拉斐尔前派兄弟团相关的定义及其区别,以及拉斐尔前派兄弟团的发展和消亡,就留待各位在书中寻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