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磊文学网

好读|拿什么许父母一个美好的晚年?

分类: 美文  时间: 2021-01-10 14:51:05  作者: 小磊文学网 

点击全文阅读

独生子女一茬茬长大,并成家立业。由于寿命延长,父母以及祖父母的赡养义务,都要由第三代来承担。反哺的轮回,不再是两代人的生命体验,变成了三代人。这种倒金字塔式的新型家庭样式,考验着倒金字塔结构中处于“2”位置的人们。

你养得好父母吗

从老人自身的经济能力来看,大多数中国的老人,在进入老龄时,积蓄已经所剩无几。为培养子女,他们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和财力。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还心甘情愿延续自己的养育使命,为子女买房,抚养下一代,甚至他们的退休金和养老保险金,也成为子女成家立业的主要经济来源。

父母自身没有积蓄,保障他们老年幸福的重担,顺理成章落到子女肩上。

如果你是一个低收入者,残酷的事实是,你还在“穷则独善其身”的生存阶段攀爬。你的收入,还要因每个月厚厚的一沓账单而迅速被稀释。孩子的教育、高额的房价、人情往来,还有吃、住、行,哪一样都要花钱,一项项支付下来,剩下的钱已寥寥无几。

谋自己的福祉都勉强,在社会养老体系有待完善的情况下,又如何保证给自己的父母一个幸福的晚年?

赡养老人的经济支出,主要表现在老人健康状态下降时。一旦父母生病,接踵而来的,是一笔笔巨额支出,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一系列费用,“搜刮”着一个家庭并不殷实的家底。

赡养父母的压力,不但来自经济,还来自心理,以及机会成本的损失。由于“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人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家庭上,以致影响其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子女也迫于无奈,从事更加繁忙的工作,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日益忽略,甚至出现空巢家庭。老年人憧憬的天伦之乐,正渐行渐远。

人人有份是空想吗

养儿防老江河日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毫无争议地挺身而出。但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离大多数人的福祉要求还差得很远。

对于舆论津津乐道的福利国家,已经有不少人望穿秋水。势不可当的经济增长势头,以及强劲的理想主义思潮,催生了福利国家的“理想国”,人们相信,现代化可以创造出由一个进步政府创造的高福利国家。

的确,有不少国家已神气地带领着它的子民,进入高福利国家享清福——不管贫富贵贱,本国的公民,都能一视同仁地得到国家的福利和照顾,包括教育、医疗、交通、住房和养老。

但在中国,人人有份的分配方式,并不具有多少可行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基调,决定了中国的国民收入不够高。尽管GDP增长数字一年比一年让人眼花缭乱,但由于底子薄,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并不容易,中国政府拿不出足够多的钱,来确保人人有份。养老保障起步晚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养老金还留了一个格外大的缺口。这成为中国养老的一块心病。

从国家软性可持续发展力来看,如果中国过早实施大包大揽的高福利政策,同时人们的文化、修养与品性,还远没有达到在享受高福利时仍然保持持续的创新力,则有可能形成养懒汉的制度。养懒汉的制度,缺乏生命力和活性,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仅靠孝道支撑的“养儿防老”传统,难免由于子女欠缺经济实力而备受考验。养老保险制度虽然致力于为全民造福,却只能保证你“凑合着过”,恩格尔系数会格外大。为了避免老来遭遇银根紧缩的尴尬,就要学会未雨绸缪,早早备下养老的钱。

但对于相当大一部分人来说,他们担忧的是攒不下钱。开源开得少,节流节得少,实在是两头乏力。

绕不开财富悖论

一部分人早已富裕了,但有一部分人,依然绕不开“勤劳而不富有”或者“穷忙族”这样的财富悖论。总体上,中国的家底越来越殷实,但由于制度成本、机会成本,以及个人勤劳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人的收入曲线并没有流畅上扬。

房价是家庭支出的重头戏。一套房子下来,可能就上演了一场砸锅卖铁、破釜沉舟的戏,所有的积蓄被掏空。买下房子,还要还房贷、赡养老人、供养孩子上学。一笔笔账算下来,一年的收入所剩无几,根本无暇顾及养老储蓄。

即使有一定的储蓄,最终受益者也不一定是自己。2007年,汇丰银行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一项名为“未来的退休生活”的年度调查。在中国大陆,仅有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退休生活做了充分准备,有32%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并没有对退休生活做出规划,为孩子进行储蓄的比例高达41%,而以退休为目的的储蓄比例仅为14%。

有些人即使辛辛苦苦攒下一大笔钱,但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躺在银行里的钱也可能会大幅缩水。有些人为这笔钱列了一长串养老计划,旅游、学习书法,甚至做公益事业,到头来,你却有些恐慌地发现,这些钱根本不能满足养老需求。

老来的残酷,或许比青春的残酷更令人不安,因为岁月已剥夺了你承担残酷的精力、财力和时间。

相关Tags:生活幸福

猜你喜欢

精选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