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张病危通知单
凌晨三点,我趴在电脑前假装研究着那些没有情节只有骨与肉的片子。
实际上我正注视着抢救室拐角处那两位忙碌着的大爷,他们正有条不紊地整理着那些我们身为中国人都将穿上的衣物。
急诊抢救室门外突然传过来一阵骚动,有人在骂街,还伴随着砸东西的声音。
于保护自己的习惯,我并没有立刻冲出去,而是扒着门缝偷偷张望。
原来是一位大妈同收费员发生了争吵,说着一些有辱斯文、不堪入耳的话。
是什么原因让一位大妈同收费员在深夜发生争吵?
仔细听来却又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是因为医保系统在按预定计划升级。
在医保系统停机维护期间,医保患者只能先行自费挂号、付费看病。一旦系统恢复正常工作,可以凭借缴费发票换回医保。
虽然收费处的同事已经做了解释,但这位大妈依旧不理解。
直到围观的病人、值班的保安,大家纷纷上前劝说、解释,大妈才不甘地离开。
这只是日常工作中非常常见的场景,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带着厚重的戾气,他们很少去倾听、去理解。
在医院里,尤其是在急诊,这样原本毫无必要的纷争更会时常发生。
大妈离开后,另外一个患者的家属对站在诊室外观察事态发展的我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我至今难以忘记。
这位不到六十岁的男性家属叹了口气说:“这种事也值得吵吗?像我们这样到了拿钱也换不回命的时候,自然也就不吵了。我最害怕的不是医生让我花钱,而是医生不让我花钱!”
他的话像一记重拳一般猝不及防地打在了我的胸间,让我突然感到一股软绵绵的苍白无力。
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听见这样饱含人生智慧和无奈的话了,它像是夜幕之上的一颗明灯,让深夜有了一丝光芒。
“在生死面前,这些都不是事。”也正是这声从我身后发出来的感慨,才让我对他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因为此时此刻的抢救室内正发生同这个男人有着莫大关联的事情,他却非常不合时宜地出现在了我的身后。
一切都要从两天前开始说起,那天我是急诊抢救室中班,120救护车送进来一位呕血的56岁女性患者。
患者被送进抢救室的时候甚至有些让我震惊,因为她的口角、衣服上全都是散发着腥臭味的血迹。
“她是肝癌晚期,吐血快一个小时了!”患者的丈夫是一位身形消瘦、戴着眼镜的男人。
此刻的患者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并且很快陷入了昏迷。
毋庸置疑,对于一位肝癌晚期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来说,死神已经握住了她的一只手。
对症处理后,患者的血压暂时得到了稳定。
患者的丈夫对我说:“就这样吧,不要再折腾了。”
初听这句话时,刚经历了这场大抢救的我有些不解,甚至有些愤怒:什么叫作不要折腾了呢?难道我和赵大胆的劳动都是瞎折腾吗?如果不愿抢救治疗又何必送进医院呢?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是要带回家吗?”我停下了手中的笔,确认他的意见。
我坐在板凳上仰头看着站在我面前的患者丈夫,望着这双我在急诊抢救室里无数次碰撞过的眼神。
他停顿了几秒,回答我:“我不带回家,我的意思是不要去ICU,也不用住院了,气管插管、心肺复苏都不要了,输点液体就可以了,我可以签字,一切后果我自己承担。”
我见识过很多不愿意配合抢救的患者和家属,也听过各种各样的理由或者意见,但这样有着充分准备和担当的要求并不多见。
“你知道如果不积极抢救的话,她随时随地都会没有命吗?”我必须要确认家属知道疾病发展的方向和可能。
患者的丈夫看样子是一个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也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就算积极抢救,也已经不可能治好了,对她来说,多活一分钟都是痛苦。”
无须过多交流,如果不是经历了生活的重大磨难,又怎么可能对疾病和死亡有着如此冷静和清晰的认识?
事实上,在患者被确诊肝癌的14个月之中,曾经发生过五次消化道大出血。
每一次都是一场生死劫难,每一次都曾让这对夫妻充满绝望。
“这是我收到的第十七张病危通知单。”他拿起笔签下了病危通知单。
虽然他对患者的病情有着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虽然他曾多次经历过这种场面,虽然我已经做了反复的沟通,但他拿着签字笔的右手依然犹如灌铅一般沉重而缓慢。
后来患者的病情不可避免地急剧恶化,生命体征在急诊室的黑暗之中被慢慢吞噬。
宣布临床死亡后,家属并没有哭闹,甚至就像患者还没有离去一般。
我将呈现一条直线的心电图递到患者丈夫的面前,他平静地点头认可,并无言语。
此刻提供丧葬一条龙服务的两位大爷正在为他的妻子穿着那些花花绿绿的衣服,他却还在抢救室外看着热闹。
我知道患者长时间的病情一定让他非常疲惫,我知道患者多次经历的劫难也一定让他看透了生死。
所以,我能够理解他做出放弃积极抢救治疗的决定。
所以,我能够理解他面对妻子死亡时的镇定自若。
但是,我却不能理解当妻子正在被穿着寿衣时,他却也站在了围观热闹的人群中的举动。
“穿好衣服准备走了吗?”
围观的人已经散去,只剩下站在抢救室门口的我和他。
他单薄的身影在急诊抢救室凌晨的寒风之中显得格外单薄:“还没有,我是想谢谢你。”
这又是对我内心的一记重拳,我没有想到此刻他追着从抢救室里出来竟然是为了道谢。
这些都只是我的本职工作,我甚至没能够为患者争取回一秒钟的生命,甚至还在腹诽着他,又怎么配谢谢这两个字呢?
一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好勉强回答道:“早一点离开就是早一点结束痛苦吧。”
那晚愤怒之中的大妈,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
那夜我的穿着花花绿绿寿衣的患者,同样被死神永远地带走了。
简单交流后,家属和提供丧葬服务的大爷们匆忙消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夜幕之中。
但是有两句话,却让我至今難以忘记:
他说:“这是我收到的第十七张病危通知单。”
他说:“在生死面前,这些都不是事。”
我想我的患者一定是去了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里的月光一定不会遗漏她。
我想被我腹诽的丈夫一定开始了新的生活,生活在一个没有病危通知单的人世间。
(田龙华摘自微信公众号“最后一支多巴胺”图/豆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