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卢布廖夫》影评10篇
《安德烈·卢布廖夫》是一部由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执导,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 伊万·拉皮科夫 / 尼古拉·格林科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德烈·卢布廖夫》影评(一):艺术家的使命
这部电影很好地阐述了艺术家的使命,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承担重任,说出人民心中的声音,他绝不为他自己。
这是一个人的心灵历程,他历经磨难,终于完成大业。无关乎荣誉,无关乎名利,只是心灵的历程。
《安德烈·卢布廖夫》影评(二):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除了片頭蘇聯時期的電影厰標外,這部電影是超越時代的,她屬於“俄羅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積澱的國度!和影片所描述的主題一樣,無論是畫面還是氣氛都只能用——“藝術”來概括。長鏡頭的運用配上場景及人物站位、表情等等……仿佛就是一幅幅生動……偶不……優美雋永的劃作一般!這就是藝術!!!
《安德烈·卢布廖夫》影评(三):安德烈·卢布廖夫
以15世纪圣象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为主线,以其为线索,描写了那个时代俄罗斯内忧外患的历史长河。安德烈几经拿起画笔又几经放下,都是被人民被压迫、被屠杀而又重新崛起的情况影响着。影片中大量宏伟的远景与长镜头富含了导演深厚的民族情结,最后铸钟的桥段有着极大的鼓舞,而同名为安德烈的导演与主角则是跨时空的胶着着同一种宽广的悲天悯人情绪。
《安德烈·卢布廖夫》影评(四):笔记
看Andrei Rublev就好像攀岩一样,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他对剧情安排基本是不在乎的,一切镜头都是为了象征主义服务。
“将极度抽象的符号通过画面实体化”这种很实用的技术词完全不足以形容电影本身的多层次(政治,哲学,宗教,以及斯拉夫文化)。
不过如果坚持看完电影,再继续来看Tarkovsky的访谈,你会觉得仿佛是攀至顶峰终可尽情眺望的风景。
《安德烈·卢布廖夫》影评(五):俄罗斯
史书上关于安德烈·卢布廖夫——这位俄罗斯最伟大的圣像画家的记载不过寥寥,影片的情节大多是虚构的,线索是画家最伟大的作品《圣三位一体》画,从画中展现的柔和、宁静、仁慈的力量和俄罗斯民族与生俱来的特性出发,想象画家的一生,依旧是塔可夫斯基的典型风格,使用大量长镜头和远景,营造一种史诗感,几乎黑白的片子,仅在结尾时从彩色重现了《圣三位一体》,仁慈的光辉再一次显现于大地之上,真正有承载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重量。
《安德烈·卢布廖夫》影评(六):观Andrei Tarkovsky《安德烈·卢布廖夫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34#
一开始便是企图超越教堂,升上天空的努力。
俄国人的生命力令人不寒而栗。
影像表现力的最直接简单的办法就是突出人物,人物在简单的布景的中心。
实际上这部电影是对俄罗斯历史、民族意识和宗教的全面反思。俄罗斯的母亲与泉源。
片中鞑靼人入城的场景用了长时间的慢镜,很强的仇恨。
挖大坑时以树的视角逐步上升很有意思。
《安德烈·卢布廖夫》影评(七):无题
在看了他的3部长片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他是一个拍电影的哲学家。
他热衷于表现浮动的水草、潺潺的流水、雨雪等母题、引用宗教或哲学句子、绘画般的构图以及对于表现名画的执着。电影的叙述和淡化叙述的镜头让我们在尝试了数次失败之后,不再试图在他的镜头中寻找素材而乞灵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镜头无比诗意正不下于他的表达无比晦涩,他是电影中的黑格尔,任何对于哲学浅尝辄止的人都可以绕开黑格尔,任何对于电影孜孜以求的人都绕不开他。我不需要知道他拍了什么,我只需要知道,他——是塔可夫斯基
这是无法评价的电影,因为它超出我的理解之上
《安德烈·卢布廖夫》影评(八):圣愚——最不合俗流的白痴才是弥赛亚
迄今为止看过的最文艺的电影。之所以不选择力荐,不是因为电影不值5星,而是因为实在太艺术了,并不适合大多数人。我只能说,电影的确像一首博大而晦涩的诗,我能看到其中的圣洁和苦难,那种俄罗斯文艺作品一贯擅长描绘的圣洁和苦难,但也只能理解这么多了。适合和《白痴》、《复活》等帝俄经典小说配合着看,也适合和一部讲伊凡雷帝及其大牧首的21世纪电影《沙皇》配合着看,本片主人公大画家卢布廖夫和过洁世同嫌的梅什金公爵、踏上灵魂复活之路的聂赫留朵夫公爵以及面对伊凡雷帝的淫威坚贞不屈的大牧首都那么像,在凡夫俗子无法理解的眼光中背上精神的十字架为世人赎罪。虽万千人吾往矣,他们是东正教的圣愚,他们是尘世的弥赛亚。
《安德烈·卢布廖夫》影评(九):安德烈·卢布廖夫
以15世纪圣象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为主线,以其为线索,描写了那个时代俄罗斯内忧外患的历史长河。安德烈几经拿起画笔又几经放下,都是被人民被压迫、被屠杀而又重新崛起的情况影响着。影片中大量宏伟的远景与长镜头富含了导演深厚的民族情结,最后铸钟的桥段有着极大的鼓舞,而同名为安德烈的导演与主角则是跨时空的胶着着同一种宽广的悲天悯人情绪。
以艺术家的创作和思考,对社会现实和宗教信仰进行反思和探讨,人民被压迫与反抗之间、被屠杀与重新崛起之间,艺术创作的煎熬和挣扎,经历了一场灵魂洗礼。史诗般恢弘的镜头,黑白向彩色过度的浓郁,意味深长的宗教符号,悠远终生振聋发聩,三个小时的鸿篇巨著,真正的晦涩难懂。我果然还是道行不够。
《安德烈·卢布廖夫》影评(十):怎样在他的乱世里自我保全、做艺术
当少年铸钟人听到自己第一次铸的钟响起时,他可能会担心听到的是自己的心声,然后他通过周围的人们的欢呼,才确定了这是真正的钟声,他成功了,这是解脱,也宣告他从此走上了真正手艺人的道路。我们,观影者,显然都感受得到随后他的几乎难以承受的喜悦。这时,安德烈·卢布廖夫,一个长者,来到哭泣的他身边,这来到非常的及时。而安德烈·卢布廖夫,他是一个受伤的艺术家,他已经很多年不讲话了。他抱着这年轻人,开始说话安慰他。他的话说得磕磕碰碰。我很感动。
《安德烈·卢布廖夫》向我们展示了安德烈·卢布廖夫怎样在他的乱世(所有的时代都是乱世)里自我保全、做艺术。安德烈·卢布廖夫是塔可夫斯基的英雄。
这是个让人尤其振奋的电影,难免让我们唏嘘命运,而它的忧伤也是健康的
相关Tags: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