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磊文学网

《有种》的影评10篇

分类: 美文  时间: 2021-01-10 13:36:07  作者: 小磊文学网 

点击全文阅读

《有种》是一部由张元执导,段博文 / 李昕芸 / 韩雯雯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小磊耽美文学网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种》影评(一):没有未来,我们拿什么资格说幸福

看到这边片子的时候,看了看评论,褒贬不一,大多数对张元的水平发生了质疑,说此片已经沦落到了赵宝刚之流的都市电视剧之地步。

电影本身就是用来给人做欣赏的,导演只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即可,评论就是让别人去说吧,我依旧拍我的电影。

一群苦闷的年轻人,繁华的都市找不到自我,苦苦挣扎,内心的彷徨,生活的压力,八零后本身就是可悲的一代,转型时期的社会本身是不会太会照顾到个体,不会关注到生命的个体,只要不是群体事件的发生,社会的关注面会很小很小。可正是这些单个的个体,组成了一个为数不小的群体。

每当我们生活不如意,感情糟糕透顶,我们没有发泄的方式,喝酒打架也就习以为常了。更关键的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这种状态,只能随波逐流,放浪形骸。

话说有种,实际上是没种。影片的基调很昏暗,一直都是昏昏沉沉的,仿佛半夜三更的黑夜,和我们的生活一样,没有出头之日。全片只有两个画面出现过阳光,一个是六十分钟之后出现几面钟,再就是结尾的时候,主角裸体跑下冰冷的海水里面的时候,出现了阳光,但是那是夕阳的余辉,人未老,心已衰。没有未来,我们拿什么说幸福呢。

三宝经历了失业到失恋,想死的心都出现了很多次,却忘不掉一个人为了金钱而抛弃自己的女人,我们有纯洁的感情却没有纯情的生活。苦闷与彷徨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无能为力。

王铭为了兄弟去偷钱,说实话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即使不是为了兄弟,我也很难经得住那种诱惑,毕竟这是一个没有信仰,没有价值观的社会。金钱的诱惑太大了,王铭女朋友在车上的誓言最终却比不上裹上了钞票的生殖器。

小诗,一个纯粹的文艺青年,有一颗文艺青年的心,我喜欢小诗念诗的样子,很投入,很执着,说明他真的热爱诗歌,但是诗歌在我们这个年代已经没落。莎士比亚时代,诗歌是贵族们的宠物,但是当今的社会,我们有贵族的财富,却只能换来土豪的名声。

柚子,现在驻唱歌手的写照,没有利益之前,大家都是好兄弟,有了利益三个大老爷们却可以背叛一个柔弱的女生,这是我最看不过去的,但是也必须承认它们的存在。

人活着就是自己,无可厚非,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电影虽然俗套的播放着强奸,小三等镜头,但是他们都是真是存在的,他们每天都在我们 的生活当中播放着,我们不关注,只是我们麻木了而已。

电影里面的每个一个桥段都是我们生活里面的真是写照,有钱人在为富不仁,我们也在麻木不仁,精神上面的。或许有人在庆幸自己没有做过小三,我们没有出卖过自己灵魂,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遇到那种选择。如同苏莫一样,明知对方有家室,却一如既往的和老板交往,直到被情人出卖,想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只是希望得到五十万。

我不批判任何人的价值观,因为那是要站在道德的高点去想问题,何况我们这个社会已经道德沦丧了。

我们每天活在浑浑噩噩之中,却从来没有人发出声音,看完电影我想呆在房间里面大吼一声,但是我怕扰民,没有勇气,即使憋出内伤来,我也找不出可以宣泄的方式。

没有阳光的时代,我们期待着美好,如同黑暗之中祈求上苍给我一点火光。暗黑的日子里面,即使精神上有种,生活上还是在沦丧,正如小诗被打之后,只能大声的喊一句你有种再打一次,即便是再打一次,也只能竭尽全力的再嘶吼一遍。

青春在怒吼,这年头什么也比不过钞票。

《有种》影评(二):If life sucks, do u have the courage to go through it by yourself

整个故事太平了,没有张力,冲突也不够。角色给我的感觉都是突然的存在然后突然又会消失一样。也许导演是想用这样平铺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直来直去,又臭又硬。但是我总感觉故事本身是飘着的,没有落脚点。

整个电影中除了诗姐的几场戏是最大的亮点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宝在酒唱吧门口看柚子一个在台上唱歌,然后一言不发转身离开了。这场戏突然感慨在这样糟糕的生活里,谁都不是谁的安慰,谁也不会是谁的救赎。

o, if life sucks, do u have the courage to go through it by yourself!

《有种》影评(三):狂野青春,做有种青年!

在包容万象、灯红酒绿的都市里,形形色色的人多到宛如过眼烟云,但每个人又有着平淡又不平凡的生活。电影《有种》就是在讲着这些小到都不被旁人所注意却又坎坷曲折伟大的个人故事,主人公们都是生活在社会结构边缘的平凡角色,没有耀眼的光辉,没有高贵的背景,有的只是这些人对美好生活的真实渴望,有的只是他们更加理解残酷曲折的现实,但他们更加突出,更加有光芒,因为他们的灵魂还在挣扎,像屈服反抗,像被认同说不。

电影《有种》给人最初直观的印象是,这都是一群不着边际,不停抱怨生活苦楚的青年,但如果你真正去看他们的眼泪,你会发现,他们面对心酸苦楚的那份倔强的心,才是你真正没有过的动力,一种去抗争的动力。有人会说,是他们没融入社会,是他们太天真了,而我要说,正是因为他们还在社会之外,正是他们的挣扎,才让我们这些没有过如此挣扎的人看到了他们仍与现实中的不公正、不真实、伪正义现象的抗争,他们的抗争是鲜活的,可歌可泣的,又是如此艰辛的,曲折的。当下电影市场异常火爆,国产电影虽然多,但是有几部影片关注现实生活?太少了!都是些虚构、幻想的故事情节……张元导演的电影《有种》故事情节都来源于现实人群的生活,女主角“柚子”的原型就是天后王菲。影片情节贴近生活,积极向上,富有深度,“出轨”“强暴”“同性”“反串”“裸奔”等等时髦话题的画面统统都有所展现。影片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诠释了都市中年轻人的精神和生活,同时告诉当下的年轻人现实固然残酷,但是也不要放弃梦想,要有种的活下去!这是影片所富有的积极意义和隐含的深度。

我很欣赏电影《有种》中所表现的那种精神张力。他给了旁人一个反思自己的话题:在现实与内心挣扎的时刻,你是选择当被认同并做披着空壳外表的空壳灵魂,成为一份子?还是在痛苦,在留念过往,在反驳那些教唆你要懂事的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影片介绍中有一段话,可以说是这些人们都共有的、一致认同的信仰,那就是导演张元所极力表现的核心:“在没有光明的地方,黑暗也是一盏灯”。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对白是:“你是我光明祖国唯一的阴影,你要像蓝天道歉,像青山绿水道歉,最后像我道歉”。这句话在暗指很多原本应该光明的事,背叛了人们原本的意志被金钱所侵占了,被诱惑所变节了。

我很期待《有种》影片的上映,我希望他真的能在没有光明地方给予那些正在挣扎中的人们一盏精神明灯,也希望给那些即使已经不再挣扎的人一个重新跳动且不屈倔强的心。

《有种》影评(四):在家一样有种——以本文献给我的表弟

看到《有种》这样的电影很是伤心!电影本身所讲述的内容无趣得让人生厌,而且电影所展现的人物让人心生绝望,毫无出路。真是又恨又气,这样的情感纠结到最后成了忧愁,这样的忧愁既在于影片所展现出的那群“北漂”一族,更是拍出这样的故事的所谓“艺术家”。

“北漂”在中国是一个符号化极强的群体。它的定义大概可以归纳为“在北京贫乏着生活着,心中却强烈渴望在这样的城市扎根,享受人上人的待遇。”因此,这部分人的生活是辛酸的,情感是漂泊的,内心是饥渴的。那么,为什么有那边多人想要并且成为北漂呢?

我在离开电视台时,曾经一度有强烈的想法要去“北漂”,因为那里是文艺的中心,那里可以施展我的抱负。后来阴差阳错地,我来到南京,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市。说大,毕竟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论房价论消费论繁华,算得上大城市了。说小,因为他没有高官巨富,没有天上人间,也没有满大街都是钱的情况。当我留在了南京,我的野心越来越小,我的表达欲望也越来越淡,我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凭什么你的表达就是举足轻重的?凭什么你的看法就需要强加给别人。那些口口声声说要在电影中表达自己的人是否曾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吗?你所传达给别人的东西是糟粕还是精华?还是说你只关心“自我表达”,不在乎受众的反应?那么请问,当你有这样的表达的机会与能力之后,是否需要谨慎所要表达的内容?

《有种》显然是一部全然不顾上述问题,杂七杂八的随意拍出来了,然后打着张元的名号跑到影院骗钱来了。影片纯粹是两三个不是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北漂” 一族,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生活写照。这个特殊的起因是因为某男的名叫“幸福”的狗丢了,女朋友被人跑了,所以他就不讲话了。因为吃杯子,在医院认识了某不男不女,看上了酒吧卖唱的某女,一番求死不成后,原来的女朋友终于成功被人抛弃,他的幸福又回来了。故事也就结束了。试问,这有意思吗?导演这有趣吗?二狗,你也号称一作家,这难道叫电影叙事?

一般说来,这种所谓的原生态影片(类似摄影机跟拍几个人物)需要片中的人物需要有看点。要么,如《小武》的底层气质展现农村生活大环境,要么如《树先生》以神经质的人物状态展现社会残酷。另外一点更为关键,就是影片要有立场或叫主题,或是要表达的内容,如果这个都缺失了,那么请问作为电影人拍出来的与婚纱影楼拍出来的有什么区别?

或许有人会说,《有种》可能是在表达北京是个不好混的地儿,人与人的情感温暖很让人怀念,弟兄间的情谊很难得,人活在这个世上很痛苦,敢拿刀子杀人,站在铁轨上等死,走向河中央的人很有种。如果你觉得这些东西很值得表达,那我只能说这篇文章不适合你。

有人会问我怎么这么大脾气。有两点原因是我不得不气愤的。一是拍这部电影的主创。有机会拍电影不容易,请珍惜每次可以表达的机会。如果隐隐约约的觉得自己是个草包,那就别卖无价值的草了。二是“北漂一族”。北漂们,请问你们的目的是不是吃苦?肯定不是!那么你们的目的是不是想成为人上人?你们所理解的人上人是不是可以纸醉钱迷夜夜笙歌?别说不是,就凭还不是人上人的你们所做的事,就略窥一斑了!

当然,我这绝不是一棒子打死北漂们。北漂一族里还有很多有崇高的文艺,政治,生活的追求的,只是,从这部片子所折射的如今北漂的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态度,作为一名基督徒以及哥哥的我不得不如此!

《有种》影评(五):张元锐度不减,先锋到骨!

自1989年共和国历史中这个特殊年份开始拍摄自己执导的电影处女作《妈妈》开始,张元便率先在同代导演中开始并建立自己独树一帜的电影语言写作风格。这一路走来,张元的电影旅途坑洼不平甚至称得上艰辛,有风景有滩涂地,当然这指的是他的遭遇部分,而在电影作品的自我要求上,张元始终走在自己的调性里,我从来都认为张元在他的同辈导演中是最具先锋意识者,这种先锋不同于文学领域的语境,张元的先锋在作品里的呈现更多在于对于底层小人物的人文关怀和平视。

适逢到了知天命年龄的张元刚完成的电影新作《有种》中,看得出他的先锋性早已是其骨子里或血液中自然融入的组成部分。通过《有种》一片,看得出来,张元锐度不减,只是凭添了内敛与沉稳,他不再是直接的剑走偏锋,看起来,他似乎从原来明显的特立独行的特征中剥离出来,但其实只是一个对于自己的人生和作品有过深刻剖析审视之后,张元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作品要去为谁代言和发声定义得更精准。

简单梳理一下,《有种》关键词依次是:幸福、奋斗、爱与和解、有种。

张元在镜头运用上一直都很流畅,相较此前的作品,《有种》更兼顾到观影的感受,几乎没有静止镜头和长时间的慢镜头,几位主演对于自己角色完成得都很好。男主人公全片不超过5句台词,但绝对给人触动,这像极了一只奋斗中的困兽,尽管他的棱角已经被磨平了很多,但不会完全被磨掉,他身上有一种品质和你似曾相识而似乎就是你自己。此外,李昕芸、时诗的演出更是全片绝对亮点,这除了自身优秀的表演之外,导演和编剧对于这两个角色的设定也注定会加分不少。

幸福是男主人公养的一条流浪狗,这条狗的走失开启了影片的故事。寻找这条名叫幸福的狗的过程,也是主人公追求幸福和渴望获得幸福的心路历程,这是一个明显的隐喻和线索。“在没有光明的地方,黑暗也是一盏灯”,这句画龙点睛的诗句,让人充满希冀。因为爱,理想不死;因为爱,才能更好地共生共融。

《有种》一片,就是一代人的缩影,共和国1980后的平凡人群的缩影。

我相信,经历过曾经的禁止拍片、吸毒事件等等之后的张元,对于爱的认识和理解定然更为透彻。他脱离了毒品的诱惑,那是他懂得要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那些也爱自己的人们;他走出了意识形态的直接对抗,并非放弃对抗,那是他也相信希望就在前方不远处;张元是幸福的,他也在影片里和大家分享幸福。行为至此,想到最近一期《南方周末》在采访诗人韩东时,我很赞同他说的“中国人缺的就是全神贯注”。

多年以来,张元电影也在全神贯注地集中在多数人和特定人群的命运和生活,这其实是我认可和认同的社会主流。那些用来装饰意识形态的“主流”说辞只是门面而已,和真正的主流风马牛不相及。

我亦相信,张元还会走得更远,直到最终完成自己。 (郎启波/文)

《有种》影评(六):just fail to impress me

在这部电影之前对张元导演没有太多的了解,因此看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期望或批判,偏见或偏爱。

从电影的开头,隐约猜到是一部与小人物的挣扎有关的电影,因而所有的笑点与泪点也会因片子内外的情感共鸣而起。然而,从头到尾,我既没有笑,也没有哭。或者说,这部电影,只是无法触动我。

同样是不得志的小人物,三宝的遭遇打击后的沉沦让我觉得“好吧”,而尹天仇的死乞白赖让我落泪。

沉沦与悲伤从来没有特定的场景。黑暗是光明的阴影,有多大的黑暗就有多广阔的光明,只是沉沦让你不愿前去找寻。而沉沦偏偏又是最不适合面对打击的小人物的矫情的做法,沉沦就意味着思考过剩,而思考过剩的小人物就会更加迷茫。

物质与精神,诗意与金钱,未必就是那般对立。林妹妹也不见得就这么困顿吧。王子享受日光浴,乞丐也可以晒太阳。

《有种》影评(七):懦弱的宣言

在一种莫名对电影名称好奇中打开了链接:九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充斥眼前最多的就是压抑。电影前八十八分钟似乎都在极度的渲染一个充满兽性,甚至是有点野蛮的社会。而社会似乎也在肆意滥用着自己的权利,任意的操纵、摆控着他所管辖的人民。而也是在环境的压迫之下,主人公以其特有的方式来选择闭口---吞玻璃杯——一种带着自残意义的臣服宣言。而社会却似乎并不买账,依然照顾着他和他的朋友。就这样在专拣软柿子的社会面前,他两次选择绝决放弃,然而他始终还是没敢往前多走上一步,只是默默的望着死亡的背影,继续封口在生活之下,只是默默的闭口不言,也许这源自于他真的不能,更或许这是真的不敢。反正在这样的病态中,有人带着爆发后的悔恨离开了。爆发似乎是有种的表现,而离开却似乎又在反讽着什么?终于在漫长的黑暗中,他们几个小伙伴走到了大海开始了似乎有点超脱意义的旅行,也许旅行真的可以是希望的结束亦或者逃避的开始。就这样他们在一场冬季的日光浴中发起了生命的言语,“只有你没有读过我的诗”,在我看来一种近似懦弱的呐喊,因为似乎只有懦弱才会再三强调:你不懂我。还没等温暖照亮人间,故事就悄悄地结尾了。而主人公说话了’我是孩子他爹“,在一种生活屈辱中开口了,或许是真的要开始开口了。

《有种》影评(八):《有种》:北京不相信眼泪

张元是中国独立电影的先行者。一路特立独行顶着另类、争议艺术光晕的他,身处这个物质至上的土豪时代,想必难免有些格格不入的不适。在这一点上,他和他的第六代小伙伴们等都遭遇着同样的困境。如果说,从前桎梏他们的是审查制度和僵化的电影体制,那今天或会给他们的艺术执着,以致命打击的是:弥漫着土豪金味道的、无限逐利极尽功利的市场规则。面对如此尴尬和艰难处境现状,贾樟柯直面暴力仰天长叹《天注定》,王小帅逃避到《我11》的青少时代,娄烨沉溺于性别政治的情爱隐喻《浮城迷事》,而张元则选择坚守现实,发出一声依然自信而有力的呐喊:《有种》!

电影一开场主人公快递员三宝的宠物“幸福”丢了,这只是灾难的开始,很快她的女友劈腿跟人跑了,工作也丢了,连住所也因拆迁而瞬间蒸发。他被连根拔起,沦为无家可归 “北漂男青年”。幸运的是他有朋友:美艳野性的乐队主唱柚子和男扮女装的艳舞表演者小诗,和铁哥们天天开豪车的司机王铭。那个冬天,这群同样孤独、卑微、迷茫、失落、率性、真诚的小伙伴们,物以类聚、相濡以沫、历经挫折一起挥洒着悲怆而惨烈的青春。“在没有光明的地方,以黑暗为灯,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美好。”

不难看出,影片《有种》和20年前的那部《北京杂种》有着血缘上的亲近:醉酒、爆头、打炮、劈腿、失业、失身……年轻一代身心经历的成长阵痛和梦想失落,生存空间的逼仄和他们的挣扎。不同的是,《北京杂种》通过崔健的嚎叫导演直抒胸臆的满是他那一代人心中的忿忿不平和的巨大失落感,因此影片本身因过度的情绪化而显得支离破碎、语焉不详,近而导演的诉说险些倾覆于摇滚青年聒噪的吉他SOLO声中;而《有种》则明显有野心试图对当下都会青年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所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困境,进行一场绝对写实的现场直播。更为难得的是,这一切都建构在细腻逼真且结构极其完整的冲突强烈的戏剧故事之上,所以观者很容易被影片代入,打动。

片中北漂一代的群像,生猛而有活力,给人一种破面而来的亲切感。张元在描绘子一代的生活时表现出的准确和洞察力,让人吃惊。想来,可能与80后作家孔二狗操刀编剧有关。在有了文学的助力之后,摄影出身的张元如虎添翼,自由挥洒的影像能力将这个街头写实的故事,拍得激情飞扬,格调非凡。不再有无味的长镜头,不再有装逼的凝视,张元将自己的个性收敛,无缝地嵌入人物和角色,让观众几乎感觉不到导演的存在,可以零距离的感受三宝和他的小伙伴的爱与恨,笑与泪。显然,张元在经历了很多浮沉和是非之后,显得畅达与从容,他学会倾听和学习,从子一代身上汲取营养,给自己的作品注入活力。

还记得,当年《北京杂种》片尾,音乐响起,主人公刚子从局子里出来被剃了光头的他,走在人群中依然迷茫,崔健的《北京故事》歌词唱到:唱了半天,还是唱不干净这城市的痛苦,可痛苦越多越愿意想象那明天的幸福……如今的张元和《有种》里的年轻人,正如歌词唱到的,“面带着微笑和人们一样仍在这世上活着,做好了准备真话、假话、废话都他妈得说着”。有的时候,长大成人的背后,是一代人理想的逝去,但有种地活着,是那么地重要,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

另外,不得不为主演段博文鸣冤,这个曾经在《十三颗泡桐》和《坏未来》中有上佳表现的重口味男生,因为要承担“导演化身”的功能,不得不收了性子闭口演出,他的出色表现,证明他以后会有更有趣的表现。

总之,让人乐见的是,《有种》让我们看到导演张元已走出失语阴霾(片中三宝,在多数时间里,一直失语,只是冷眼旁观,直到最后发声,勇敢面对人生,这明显是导演的自喻),用优异的表现勇敢地迎接新的市场和新的观众的挑战,堪称名副其实的“有种”!可以说,《有种》是我看到的最好最打动我的国产青春片之一,因为,小清新只存在于电影里,现实的北京不相信眼泪。

《有种》影评(九):物欲时代下的心灵诗歌

北京,一座日新月异的高度发达城市,繁华的背后却有着一群迷茫的年轻人,他们很有种的选择北漂来追寻自己的理想,他们也很有种的接受着这座对他们并不是那么友善的城市带来的遍体鳞伤。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迷茫着,渺小得就如尘埃却依然与残酷的现实博弈,他们真的很有梦,他们真的很种。

本片是北漂一代的群像,他们在这座光怪陆离的城市中的狂欢与疼痛就是一个立体的北京。他们在这座从来不属于他们的城市里挣扎,导演张元把自己心中的咆哮隐忍在沉默的“失声”里,展现着他游离于主流的价值观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光明的未来畅想。本片以流畅的叙事生动的展现了浮华时代年轻人青春时期迷茫的内心状态,这是一代年轻人的奋斗史,关乎他们的理想和生活状态。喝酒高歌、劈腿爆头、摇滚自杀,这些爆裂的行为正如青春躁动的荷尔蒙一般冲动,他们在金钱至上的时代过着物质匮乏的现实生活,或屈服于无情的现实、或咬牙坚持,在北京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里漂泊,可虽然生活糟糕透顶,在没有光明的地方,黑暗也是一盏灯,即使生活没种,但拥有有种的精神,幸福也终将回归。

“我们身上没有钱,内心也没有诗。”在三宝的内心独白里,我仿佛看见了以三宝为首的一整个北漂群体。他在迷茫的年纪里彷徨着,在这座庞大得可怕的霓虹森林里不知何去何从,他的幸福丢了。在一无所有的生活现状下,他被老板炒了,祸不单行的是连他的女友也劈腿了优越的物质,大着肚子来终结他俩的爱情。三宝绝望地咬碎杯子,以近乎极端的方式来堵住自己的嘴,来逃避与世界的交流,面对世界上的肮脏和背叛他选择了沉默。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连自杀都站在了错误的轨道,眼前无尽的铁轨就如他生活里无尽的烦恼,偌大的城市里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三宝更像是张元的眼睛,虽然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禁言,但他切身经历着关于北京的疼痛,也观察着与他同病相怜的北漂这一社会边缘人群真实的生活状态。

骨子里的文艺青年小诗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他企图建立一层光鲜亮丽的堡垒来隐藏自己那颗敏感自卑的心灵,于是乎他通过整容来追求美丽,并选择了以谎言来粉饰自己极度空虚的心灵,并渴望在芸芸众生中寻找着那个懂自己的人。所以他欺骗家人和同事,也欺骗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可悲。他为了生存选择在冷艳嘲笑中搔首弄姿,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朗诵着他内心的诗歌,即便就像卡在喉咙里的一根肉刺一样与世界格格不入,他还是为了触碰到自己可能实现的理想而坚持着。而柚子也是如此,怀着摇滚梦在这座造梦之城里跌跌撞撞,被最信任的伙伴背叛,历经迷茫又无助的挣扎后她重新上路,当音乐再次响起,她的歌声已经更加坚强,她的舞台已经更加宽广。司机王铭和三宝一样寄居在这座冰冷城市的底层里,遭到女友的背叛,开着不属于自己的豪车,在假象中麻痹自己,他没有足够的物质来支持自己对朋友的仗义,当行窃的事实真相大白时,在侏儒的俯视下他的自尊被金钱狠狠的击碎,他带着生活的伤口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善良和职责,在最后也走向了逐渐好转的生活。这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北漂人群组成了一个立体的北京,尤为真实。

就和每一个北漂一样,被最信任的人背叛的苏沫,或是离家出走的陶慧,还是对爱情不忠的橙橙和桃子,为了火为了利益而抛弃朋友的乐队,那个可恨可悲背叛家庭的公司老板,他们在这座从来不属于自己的纸醉金迷的城市里迷失,他们满是伤痕却无可奈何,他们就是真实的北京。片中由张元扮演的有钱人喝得大醉,可他回到别墅的身影却那么落寞孤独,物质富足却填补不了他们内心的空虚,也许这座城市永远也不会是他们心中的家。镜头下折射出的是北京五光十色的群像,最终有人选择离开,有人依然留下,挺过低迷的生活,终会有阳光驱散心中的阴影,幸福终会踩着一片废墟回归。它就是最真实的北京,就是每一个普通人最真实的人生。

本片作为导演张元观察当下年轻人群的真实的生活状态的成果,在视听方面可圈可点之处也有很多。在色彩方面,本片采用了偏灰色调,加以低调摄影的光线风格,画面就如同真实的北京一样苦涩暗淡,这也是属于北漂人群内心的底色,充满着迷茫和灰暗。而古典吉他的多次出现也使影片充满了忧伤的青春气息,展现了属于当代年轻人真实的内心状态。大量的远景镜头也展现了北漂青年之于这座巨大城市的渺小和孤独,更显北漂人群真实的悲欢喜乐。

张元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在这部作者电影中以独白来表意,展现着自己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视角。而本片作为北京杂种的续篇,现实主义的导演风格展现了张元眼中新时代的一群北京青年的真实生活,虽然那年的崔健窦唯已经老去,但新一代北京的青年身上依旧流淌着于十几年前一样充满能量的血液,所以导演在影片最终也传达出哪怕现实生活总是残酷,但年轻人的明天终将是充满光芒的美好立意。

每一个平凡人的悲欢聚散都在这座偌大而冰冷的都市上演,可年轻的灵魂总是心怀对生活的希望,即使遍体鳞伤,可年轻就是有种,在现实的摧残下依然引吭高歌,哪怕身上没钱,我们心中依然有诗,哪怕生活有痛,我们心中依然有梦。

《有种》影评(十):北漂屌丝的真《有种》

北漂屌丝的真《有种》

张元导演,继续加深他探索北漂(也包含各类“漂”)屌丝人群的世界。

当然,作为导演,直白描述表象外,还得搞些心理活动探索,自我独白扪心。不过本片搞得似乎有些过份,让主要男一号,玩“不说话”,而为了设计不说的理由,编剧还让该演员去啃噬玻璃杯!

真是什么手段都用了,难怪北漂屌丝人群生活压力,山大啊!

《有种》被导演称为《北京杂种》续集(1993年,张元跟崔健、臧天朔、窦唯等一众玩摇滚的朋友拍了一部属于60后文艺青年的青春片《北京杂种》一片)!

为了显示其真的有种,所有音乐作曲由被称作"亚洲第一把吉他"的唐朝乐队成员老五(刘义军)担任,孔二狗参与编剧......

可惜,票房就真没种啦!从《有种》发行人高军那里了解到,截至11月11日,《有种》的票房“大概就是百十来万”,“今天的年轻人”大多选择了同期上映的《雷神2》和《金蝉脱壳》。实际有数据表示,只有40万元!

不过比2013年票房仅为2万的一部名叫《别跟我谈高富帅》的电影,显然要有种地多!

有南都记者采编文曰:

面对张元的“致意”,80、90后的年轻人们似乎不那么领情。《有种》之前的点映场交流时,有人说张元不再摇滚了,有人质疑《有种》是否玩票之作,有人不理解电影中传达的宽容,“三宝(《有种》男主角,段博文饰)怎么会接受自己的女友生下别人的孩子?”还有网友调侃到,原来“有种”就是“三宝无缘无故得了个孩子”。

---个人自我感觉,本片结尾部分,狗尾续貂太过于严重,脱光下水,嘎然而止,岂非有种?是为了审查观,而不得不给事物、人物结局抹上一层阳光?可惜还是没灿烂!

有评论,道出世间本质!

“不靠谱”=“有种”?张元不懂这个时代?

电影《有种》的故事原型来自2010年张元的同名艺术项目。三年前,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邀请张元做艺术展,他便以“有种”为题,召集全北京的“不靠谱青年”讲述自己的“有种”生活。张元对“不靠谱”的定义是:“不在体制内,不过朝九晚五的生活,至今觉得自己做过一些‘有种’的事”。

李昕芸扮演的底层乐队女主唱“柚子”,也是现在许多新一代摇滚青年的缩影。“我和崔健他们拍《北京杂种》的时候,北京也只有十几支乐队。现在的北京,有上万支乐队”。其中,南无乐队和庙乐队参加张元的“有种”摄影展。“他们都经历过背叛和乐队的分分合合”,李昕芸在演这部戏时,真的跟几位演员组了一支乐队,她在《有种》中唱的歌,都是这支只存在于电影里的乐队的创作。“为什么没接着把这支乐队做下去?”“现在做音乐太难了,好多唱片公司就觉得做凤凰传奇(微博)那样的可以火。”李昕芸很无奈也很无语。

张元坦言,三年前,他做“有种”摄影展之前,以为过了二十年,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幸福,“物质上丰富不少,又生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会对他们宽容一些。”然而,当他见过这三百多个“不靠谱青年”之后,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痛苦,更加艰难,生存压力更大”。可是,脱胎于真实的电影《有种》,越到后来越温和。“我希望这部电影是送给年轻人的礼物,最后还是要温情一些。”张元如此解释。

更有一评,谈及深处,大家一观!

《从电影《有种》看第六代导演怎么就没成为大师》

其实将第六代导演拿来与第五代导演比较,然后去期待着他们能够超越第五代,甚而匹敌好莱坞,并不合适。毕竟每个人各自的追求不同。第六代与第五代划代而分也正是因为对于电影的追求不同。即便同为第六代导演,王小帅与张元有不同,贾樟柯与管虎也有不同。之所以同为第六代也只能说是总体上有那么几个共同点。而本人也正是试着从《有种》来看这几个共同点,进而来看为何第六代不能称为真正的大师。(当然这里的大师不是上文提到的张大师,他的功力怕是还差点。)

第六代导演从影片的制作开始就注定了与以张艺谋陈凯歌等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的不同,第六代大多是独立电影,自己筹钱私下拍片子,上映的很少,做个光盘,国外获个奖,拿奖金抵成本,可以说是一个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低成本也使得第六代显得小家子气,只能着眼于小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比起在体制下的更多点随心所欲。

人们常说,电影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种》,真实残酷有了,却是有着诸多刻意,刻意的去追求一个残酷真实,戏剧性有了,但电影所着眼的真实性也就变得过于刻意,而成为一个近似于悖论的东西:追求真实,却用不真实来表现真实。而唯一能说的真实则是张元自己的真实,似乎张元变得偏执,执意以为现实就是如此。

现实的电影,追求真实可信,其实不难,只要肯低下头,去体会去看,就能看到这光鲜世界下所隐藏的黑暗。但到了这步,还远远不够。“诊而不治,是为绝症。”你去看病,医生诊了看了,什么也不说,别浪费药了,不管了,管不了了,你回去吧,安享余年吧。你把黑暗赤裸裸的拿出来晒,为了什么?就给人看看,让人知道世界的黑暗,人的无力?去吓死人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个更难?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所谓大师,也不是千军万马,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不是大师,并不是东西的小家子气。从小见大,对于现实来说,仅仅揭露远远不够,直到有一天第六代导演可以给一个希望,哪怕是普世价值的些许安慰,也好过无所为。当有一天,第六代导演能触碰到黑暗的本质时,大师也就不远了。

----写得刻木、入骨啊!

相关Tags:人生背影孤独怀念忧伤生活幸福

猜你喜欢

精选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