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寄语(奶奶静静)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繁星寄语小说)全文阅读
分类: 古诗文
时间: 2023-02-13 09:40:04
作者: qinhaili
父母离婚,没人要我。
奶奶一个人把我拉扯大,我考上 985 的时候,爸妈却突然又抢着要我了。
他们不知道,奶奶去世的时候,身上只有一大把零钱凑齐的五十块。
她让我多买点肉吃。
她死在了没人给她尽孝的老屋。
1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大西北农村的冬天。
泥巴墙,泥巴房,泥巴烀的炕,黄土做面霜。
起因好像只因为我是个女孩子。
爸爸重男轻女,妈妈因此闹离婚,真离成了,谁都不愿意带我。
爷爷走得早,老家就奶奶一个人。
她那时接到我的时候,可高兴了。
她是唯一一个想养我的人。
好多人都讲说,我那年才六岁,肯定不记事。
包括他们后来问我还记不记得爸妈长啥样,我都察言观色地说「不记得了」。
其实我记得可清楚了。
我连我爸送我回老家,坐的那趟班车的司机长啥样,我都记得。
我小时候很爱哭,唯独那天我没哭。
我爸啥话都没问我,他似乎也感觉到了我知道发生了什么。
班车停在山梁上,奶奶家在山脚。
原本我爸要带我走下去的,没想到奶奶老早就在路口等着了。
我爸前一天给村子里的小卖部打过电话,知会了要带我来的事。
我不知道她等了多久,只知道下过大雪的阴天,她托住我的时候,手已经冻得紫青了。
她真老呀,那是我的第一印象。
此前她只来过一趟城里,是在我还吃奶的时候,帮忙带我来的。后来我上了幼儿园,就再没见过她了。
那天细看她——在乡下成天风吹日晒,没保养的脸是紫红色的,尘土遍布在褶皱里。
妈妈是又白又嫩的,所以她后来找了很年轻有钱的一个叔叔。
还和他生了一个儿子,有了一个新家。
那我算什么呢?
我还没来得及问妈妈这个问题,妈妈就已经有了新家。
「狗娃、狗娃!」我们那里的老人,都用这个词来呼唤自己疼爱的孩子,「饿不饿?冻不冻?奶奶晚上给你包饺子好不好?」
奶奶的个子很小,站直了也不到我爸的肩头。
而我爸看到奶奶来接我,二话没说转身又回了车里。
他要趁着这趟车,再回到城里去。
他一天都不想陪我了。
那时奶奶剜了他一眼,问他:「不住几天吗?过年回不回来?」
我爸临窗坐下,掏出手机——他总是那么忙,在我有限的记忆里,他和我待在一起时,永远抱着他的小灵通在和别人发消息。
他甚至没抬头看我们,潦草回了句「看情况吧」。
那一看,他后来十几年间,就只回过五趟老家。
那天风吹雪扬,载着爸爸的班车走远了,奶奶抱起我,开始往山脚走。
重峦叠嶂,厚雪覆盖的梯田望不到边。我后来花了很大的力气,才走出那层层叠叠的深山。
奶奶精瘦,但是手很大,也很有力气。那年她整六十岁。
雪路滑得很,我知道她不好走,就让她把我放下,牵着我的手,我俩一起走回家。
一路遇见很多乡亲,她高兴地给他们介绍我:「这是我的孙子!看,长得多心疼!」
她好像,真的很期待和我一起生活的日子。
她好像,打一开始就很爱我。
很爱、很爱我。
2
奶奶把我送去村里的小学念书了,她不听那些叔伯的话让我跟着她干活、以后早些嫁人,她想让我好好读书。
乡下的条件不好,一个学校就五个老师,数学课和语文课都是同一个老师教的。
有个女老师姓杨,和我沾亲带故,算是我的二表婶。
但我还是喜欢叫她「杨老师」,她和我妈妈长得有点像。
杨老师念完了高中,不知怎么没念大学,就早早嫁人生子了。
她家里有一儿一女,和我差不多大,有时炒了菜,她会叫我一起去吃。
她给我说,现在城里的小学生,都开始学英语了。
我幼儿园接触过一点英语,会唱字母歌,所以杨老师想让我早些学。
「怕你初中再开始学,以后赶起来吃力得很。」她拿出一个笔记本,是她高中的英语笔记。
她说每天都教我一点,这样等我念到六年级,就能帮她带别的学生学英语了。
我抱着笔记本回家,那是我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奶奶也看得出来,家里的麻袋是稀罕的,但她还是拆了一个帮我做书皮,包在了那个笔记本上。
她是旧时代出生的人,她一个字都不认识。
她说她小时候,原本有念书的机会,但是听了两节课,实在记挂家里没做完的针线活,就急得坐不住了。
她没能念成书,一辈子都困在小山村里。
哪怕她一个女人,能养成所有的牲畜,能架着两头骡子犁地,下了大雨还会修路,盖新房子的时候还会砌砖。
奶奶似乎生来就那么勤快,似乎生来就无所不能。
「静静现在不怕了,奶奶把活干好,你就好好念书,什么都别管。」她说着这话,一边帮我缝冬天的棉衣,时不时还要操心一下火炉子。
我们的小院子,虽然破旧,但总是很干净整洁。
天不亮,奶奶就能打完水、扫完院、烤好面饼。
她会把其中三个切开,在腾着热气的白瓤上抹一层薄薄的猪油,让我带到学校去吃。
装猪油的罐子,是家里最好看的一个小瓷罐。
奶奶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在柜子里,除了给我吃,再也不拿出来的。
3
我的小学其实过得挺舒心的,因为我还小,奶奶舍不得让我干活,她的身体也还很硬朗。
她甚至学会了骑自行车,偶尔还能带我去镇子里。她把自家种的杂粮卖掉,买些生活必需品之后,会再买几颗糖给我吃。
去镇子上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铺面、小摊琳琅满目,赶集的时候,人多得连脚都没处放,热闹极了。
我尤其喜欢扒在小卖铺的门口看。
有时候能遇上小学同学,他们被爸爸妈妈带着来,想买什么就拿什么。
我看着,很偶尔地会有一点羡慕。
哪怕是在这样贫困的小村子,但能在父母身边长大,应该也很幸福吧。
我那么出神想着的时候,一只大手就揽到了我的后脑勺上。
「静静想吃啥?走,奶奶有钱,奶奶给你买!」
她好像总能看见我的难过,也总能看透我的懂事——
我把小零食齐齐扫视一遍,就当吃过了,舍不得花奶奶的钱,仰头给她说我啥都不想吃。
她不理会我的话,把小孩子们买得最多的辣条、泡泡糖之类的,一样拿一个给我。
「你尝尝哪个好吃,下回我们多买几个。」
她把辣条全部塞到我嘴里,自己只嗦了一下手指头上剩下的辣椒油。
我后来才知道,大人也会嘴馋,也会想吃小零食。
可他们不说,他们甚至还会说谎:「辣死啦!静静,我真是不爱吃辣条。这些你一个人吃完哦,别剩下了!」
奶奶啊奶奶,为什么小零食、炒肉、白面馍馍你都不爱吃呢?
奶奶啊奶奶,为什么你的口袋里,永远只装着我吃剩下的干馍馍呢?
我要是真问出了口,她一定还是会笑着说谎话。
一字一句,和这大山一样深,和星空一样广袤。
她生得那样了不起,好像就是为了承我一句「奶奶」
奶奶一个人把我拉扯大,我考上 985 的时候,爸妈却突然又抢着要我了。
他们不知道,奶奶去世的时候,身上只有一大把零钱凑齐的五十块。
她让我多买点肉吃。
她死在了没人给她尽孝的老屋。
1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大西北农村的冬天。
泥巴墙,泥巴房,泥巴烀的炕,黄土做面霜。
起因好像只因为我是个女孩子。
爸爸重男轻女,妈妈因此闹离婚,真离成了,谁都不愿意带我。
爷爷走得早,老家就奶奶一个人。
她那时接到我的时候,可高兴了。
她是唯一一个想养我的人。
好多人都讲说,我那年才六岁,肯定不记事。
包括他们后来问我还记不记得爸妈长啥样,我都察言观色地说「不记得了」。
其实我记得可清楚了。
我连我爸送我回老家,坐的那趟班车的司机长啥样,我都记得。
我爸啥话都没问我,他似乎也感觉到了我知道发生了什么。
班车停在山梁上,奶奶家在山脚。
原本我爸要带我走下去的,没想到奶奶老早就在路口等着了。
我爸前一天给村子里的小卖部打过电话,知会了要带我来的事。
我不知道她等了多久,只知道下过大雪的阴天,她托住我的时候,手已经冻得紫青了。
她真老呀,那是我的第一印象。
此前她只来过一趟城里,是在我还吃奶的时候,帮忙带我来的。后来我上了幼儿园,就再没见过她了。
那天细看她——在乡下成天风吹日晒,没保养的脸是紫红色的,尘土遍布在褶皱里。
妈妈是又白又嫩的,所以她后来找了很年轻有钱的一个叔叔。
还和他生了一个儿子,有了一个新家。
那我算什么呢?
我还没来得及问妈妈这个问题,妈妈就已经有了新家。
「狗娃、狗娃!」我们那里的老人,都用这个词来呼唤自己疼爱的孩子,「饿不饿?冻不冻?奶奶晚上给你包饺子好不好?」
奶奶的个子很小,站直了也不到我爸的肩头。
而我爸看到奶奶来接我,二话没说转身又回了车里。
他要趁着这趟车,再回到城里去。
他一天都不想陪我了。
那时奶奶剜了他一眼,问他:「不住几天吗?过年回不回来?」
我爸临窗坐下,掏出手机——他总是那么忙,在我有限的记忆里,他和我待在一起时,永远抱着他的小灵通在和别人发消息。
他甚至没抬头看我们,潦草回了句「看情况吧」。
那一看,他后来十几年间,就只回过五趟老家。
那天风吹雪扬,载着爸爸的班车走远了,奶奶抱起我,开始往山脚走。
重峦叠嶂,厚雪覆盖的梯田望不到边。我后来花了很大的力气,才走出那层层叠叠的深山。
奶奶精瘦,但是手很大,也很有力气。那年她整六十岁。
雪路滑得很,我知道她不好走,就让她把我放下,牵着我的手,我俩一起走回家。
一路遇见很多乡亲,她高兴地给他们介绍我:「这是我的孙子!看,长得多心疼!」
她好像,真的很期待和我一起生活的日子。
她好像,打一开始就很爱我。
很爱、很爱我。
2
奶奶把我送去村里的小学念书了,她不听那些叔伯的话让我跟着她干活、以后早些嫁人,她想让我好好读书。
乡下的条件不好,一个学校就五个老师,数学课和语文课都是同一个老师教的。
有个女老师姓杨,和我沾亲带故,算是我的二表婶。
但我还是喜欢叫她「杨老师」,她和我妈妈长得有点像。
杨老师念完了高中,不知怎么没念大学,就早早嫁人生子了。
她家里有一儿一女,和我差不多大,有时炒了菜,她会叫我一起去吃。
她给我说,现在城里的小学生,都开始学英语了。
我幼儿园接触过一点英语,会唱字母歌,所以杨老师想让我早些学。
「怕你初中再开始学,以后赶起来吃力得很。」她拿出一个笔记本,是她高中的英语笔记。
她说每天都教我一点,这样等我念到六年级,就能帮她带别的学生学英语了。
我抱着笔记本回家,那是我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奶奶也看得出来,家里的麻袋是稀罕的,但她还是拆了一个帮我做书皮,包在了那个笔记本上。
她是旧时代出生的人,她一个字都不认识。
她说她小时候,原本有念书的机会,但是听了两节课,实在记挂家里没做完的针线活,就急得坐不住了。
她没能念成书,一辈子都困在小山村里。
哪怕她一个女人,能养成所有的牲畜,能架着两头骡子犁地,下了大雨还会修路,盖新房子的时候还会砌砖。
奶奶似乎生来就那么勤快,似乎生来就无所不能。
「静静现在不怕了,奶奶把活干好,你就好好念书,什么都别管。」她说着这话,一边帮我缝冬天的棉衣,时不时还要操心一下火炉子。
我们的小院子,虽然破旧,但总是很干净整洁。
天不亮,奶奶就能打完水、扫完院、烤好面饼。
她会把其中三个切开,在腾着热气的白瓤上抹一层薄薄的猪油,让我带到学校去吃。
装猪油的罐子,是家里最好看的一个小瓷罐。
奶奶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在柜子里,除了给我吃,再也不拿出来的。
3
我的小学其实过得挺舒心的,因为我还小,奶奶舍不得让我干活,她的身体也还很硬朗。
她甚至学会了骑自行车,偶尔还能带我去镇子里。她把自家种的杂粮卖掉,买些生活必需品之后,会再买几颗糖给我吃。
去镇子上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铺面、小摊琳琅满目,赶集的时候,人多得连脚都没处放,热闹极了。
我尤其喜欢扒在小卖铺的门口看。
有时候能遇上小学同学,他们被爸爸妈妈带着来,想买什么就拿什么。
我看着,很偶尔地会有一点羡慕。
哪怕是在这样贫困的小村子,但能在父母身边长大,应该也很幸福吧。
我那么出神想着的时候,一只大手就揽到了我的后脑勺上。
「静静想吃啥?走,奶奶有钱,奶奶给你买!」
她好像总能看见我的难过,也总能看透我的懂事——
我把小零食齐齐扫视一遍,就当吃过了,舍不得花奶奶的钱,仰头给她说我啥都不想吃。
她不理会我的话,把小孩子们买得最多的辣条、泡泡糖之类的,一样拿一个给我。
「你尝尝哪个好吃,下回我们多买几个。」
她把辣条全部塞到我嘴里,自己只嗦了一下手指头上剩下的辣椒油。
我后来才知道,大人也会嘴馋,也会想吃小零食。
可他们不说,他们甚至还会说谎:「辣死啦!静静,我真是不爱吃辣条。这些你一个人吃完哦,别剩下了!」
奶奶啊奶奶,为什么小零食、炒肉、白面馍馍你都不爱吃呢?
奶奶啊奶奶,为什么你的口袋里,永远只装着我吃剩下的干馍馍呢?
我要是真问出了口,她一定还是会笑着说谎话。
一字一句,和这大山一样深,和星空一样广袤。
她生得那样了不起,好像就是为了承我一句「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