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暖春精彩小说-青石暖春(孙云春晁嘉南)全章节阅读
分类: 句子
时间: 2023-02-10 10:55:26
作者: guomingxu
后来类似的事情还有几起。
总归是四小姐年岁小,骄纵时除了偷溜出府,还与二房的六小姐起过争执,六小姐不小心摔下台阶伤了头。
二夫人不肯罢了,上升到妯娌之间的争执,朱氏便很头痛地让我跪下认错,直言是我离得最近,没有拉住六小姐。
我顺便声泪俱下地为张宓开脱一番:「四姑娘当真没有碰她,是她脚下一滑,自个儿滚下去的。」
这下可好,得罪了二夫人,又是一巴掌招呼过来。
过后朱氏满意地赏我块点心,拍了拍我的手,赞我聪明伶俐。
张宓及笄那年,情窦初开,喜欢上了开平府忠勇候世子蒋霆。
蒋霆与其有过几面之缘,只因受其长兄之邀,过府几次。
御史府的大公子张彦礼是个挺有意思的人,学问做得不怎么样,仗着家世做了个京中小官,小到什么程度呢?尚算不上八品的飨射典仪,他爹张御史大人出门提起都嫌面上无光的那种。
虽不怎么成器,他却也有擅长之处。
比如擅长交友,结交了京中一干官宦子弟,今日约着下棋,明日约着打马球。其能言善辩,左右逢源,实乃本性。
因缘际会下,张宓见了蒋世子几次,第一次遥遥见礼,便已经惦记在了心上。
忠勇候世子蒋霆,生了一副风流倜傥的好样貌,风度翩翩。
此人放荡不羁,实为风月老手,一眼便看穿了张宓那点旖旎心思。
若是寻常人家的小姐,没有他不敢招惹的,但张宓不同,她是御史府的贵女。
招惹上了,很难全身而退。
蒋霆于是眉头一挑,知礼守节,对她那点女儿家的心思置若罔闻。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张宓朝思暮想,逢花灯时节,竟又打算出府,只因听其长兄说约了蒋世子等人明月楼观灯。
我知晓若是瞒着朱氏,必然又是我来背锅,因而示意要去请夫人应允。
张宓自然不肯,一番僵持下,竟抬手给了我一巴掌。
她斥道:「母亲原给我挑了那么多的侍女,我只待你亲近,小春你却忘了自己什么身份,竟也要来管我。」
我沉默了下,垂眸道:「世家高贵,姑娘身份也高贵,正因如此,不能由着姑娘的性子。」
「我不过是想出门一趟。」
「此事需夫人应允。」
「你明知她不会同意。」
「那姑娘便不该去,夫人说了您已及笄,不可如从前那般了,她特意叮嘱过,您的举止都需让她知晓才是。」
「小春!你……」
张宓气急,用手指着我,你了半天,最终又泄了气。
她叹息一声,想明白了似的,忽又拉了拉我的手:「我方才不是故意打你,你不会怪我吧?」
那张明艳动人的脸,浮现出一丝内疚,眼神无辜且干净……我忍不住又想起那句「龙生龙,凤生凤」。
她和她的母亲,可真像。
18
我依照张宓之托,独自出府,去明月楼外等那蒋霆。
她给他写了一封信。先是表明上次蒋世子入府留下的那盘棋局,她已经想到了破解之法。接着含蓄而委婉地表示了此次不能随兄长一同出府观灯的遗憾,为表心境,最后还写了这么一句——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我在明月楼外候着的时候,街上人潮拥挤,灯火辉煌。
花灯时节,普天同庆。
京都繁华,好似永远都这般热闹。
那年宫变,燕山府的平王入京,不过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成功夺位登基。
天下前后乱了半年而已。
甚至于京都之内,都没有掀起过什么大风浪。
许是平王天命所归,半路便打得陈王等人退了兵,最后直接率军攻到了皇宫内苑,顺利登基。
他是个好皇帝,如今三年已过,正值国泰民安。
国泰民安,所以如张宓这般闺阁小姐便显得很矫情。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真好笑,她懂什么是哀愁和破灭?
她不懂,这些,种种一切,我孙云春才懂。
天下不过乱了半年,却使我落了个家破人亡的惨景。
花灯时节,再也不见青石镇的热闹和喜庆……如今想来,恍如隔世。
我在明月楼外等了很久,方见蒋霆等一行人从里面走出来。
我左顾右盼,按照张宓的叮嘱,趁其长兄张彦礼不在,我快步上前,向蒋霆行了礼,将信递过去。
「世子爷,这是我家姑娘给您的信,您请收好。」
蒋霆一开始未接,挑眉看了我一眼:「是你?」
我未作声,只又将信递了过去。
他勾了勾嘴角,接过之时,手指无意间与我触碰了下。
我抬眸看他,长睫忽闪的一眼,四目相对,很快又垂下眼睑。
「小春告退。」
转身欲走之时,忽被他一把拉住手腕。
街上繁闹,处处人声鼎沸,他眼中含笑,凑近了对我道:「小春姑娘,你总是偷看我,我发现了不止一次。」
他说得对。
忠勇候世子入府之时,春心萌动的似乎不止张宓一人。
每次她走向他时,身边那个总是低眉顺眼的小春姑娘,也会抬眸惊鸿一眼,每每四目相对,又很快地移开目光。
她咬着唇,眼尾微微地红,似是心事被发现了一般。
我早就说过,蒋霆是风月老手。
他自然看得出那眸光之中藏着的东西。
他不愿招惹张宓,但是我,他绝对招惹得起。
所以花灯节这晚,他寻到机会,在我耳边低声问我:「为何总是偷看我?」
我先是咬唇不答,半晌,声音细微:「自然是,倾慕于世子。」
意料之中的答案,蒋霆没有太多意外,满意地笑了一声,伸手捏了下我的脸。
他正欲低头再说些什么,街上突然传来一道清冷的男声——
「小春。」
抬头望去,人群之中,花灯招展,赫然站着御史府的二公子,张云淮。
朱氏育有二子一女,除了不甚长进的大公子张彦礼,整个御史府最得脸的便是二公子。
他年方十九,少有才名,十四岁进士及得。
平王登基后为了快速巩固君权,除三年一度的科考外,还进行了一次制科馆选。
张云淮被保举钦点,直接入翰林庶吉士,至六部观政见习。
不出意外,将来他会是世家这辈最有能耐的一个,如他祖父一般成为内阁大臣。
整个张家是将光耀门楣的重责延续在了他身上的。
二公子生如皎皎明月,无论身处何处,哪怕身后花灯万盏,都掩不住他眉宇间的那抹生动冷光。
他一向少年老成,是个性子淡,极其严肃之人。
街上被他唤了一声,我立刻低下头来,快速地走到了他身边。
他同蒋世子揖礼,不冷不热地寒暄几句,便要告辞。
蒋霆似笑非笑道:「彦礼兄还在明月楼内,佳人作陪,醉得不省人事,二公子不顺道带他回府?」
「自然是要带回去的,有劳世子挂念,替兄长谢过了。」
19
张云淮似乎心情不好。
大公子被人扶上马车,先行回府,他仅带了一随从,反倒打算从街上步行回家。
我与那名叫福生的随从,跟在他身后,一路沉默不语。
已至亥时,街上的人逐渐少了许多,但因节日的缘故,仍显得很热闹,处处张灯结彩,灿若星河。
我只顾低头走着,不知何时张云淮已经停住了脚步,回头看了我一眼。
二公子眉眼昳丽,穿了一身织金锦绣袍,青凤裘的披风,身姿高颀,眸光轻轻瞥来,整个人出尘俊美,贵不可言。
我跟上了他的脚步,继续低头在他身边同行。
他终于开口,却不是问我为何会出现在明月楼,而是清冷道:「蒋世子此人,并非善类。」
我轻点了下头。
他又道:「我原以为,你与她们不同。」
言语之间,不含半分情绪,亦听不出深意。
我知道他的意思,他自幼被众星捧月,少年得志,莫说是御史府,便是在京都之中,也是极耀眼的郎君。
我初到御史府时,曾和二房杜姨娘的娘家侄女杜絮柳同住在西跨院。
杜姨娘与我姨母郑氏不同,她极其聪明,又貌美风韵,生了一双勾魂的凤眼,最得二老爷的喜欢。
她还在二夫人的眼皮子底下为二老爷生了个儿子,也不知使了什么手段,一向脾气不好的二夫人,竟一直容忍了她。
杜姨娘无疑是聪明的,正因这份聪明,她的侄女杜絮柳与我不同,同是府中妾室投奔而来的娘家人,二房的杜姑娘比我高贵多了。
她生了副鹅蛋脸,身段窈窕,不用做什么女伴读,只需聘聘袅袅地站在杜姨娘身边,人人称她一声「杜姑娘」。
不像我,御史府的人想起来便叫我一声小春姑娘,更多时候是直接叫我小春,亦或者孙云春。
我姨母因为此事时常生闷气,有时候还掉泪。
她道:「你若是早些时候来投奔我,在我还年轻些时,大老爷待我也是不错的……」
我看着她默默抹泪,安慰了一番,其实心里好笑极了。
我这傻姨母,还以为我不似杜絮柳那般被人尊重,是因为二房杜姨娘受宠的缘故。
似乎大家都这么认为。
连杜絮柳也这么认为。
至少每次见到二公子张云淮,我如丫鬟一般低眉唤他「二公子」时,杜絮柳总是柔柔地看着他,唤的是「二表哥」。
她与我真的不同吗?
被雪覆盖的荒野银装素裹,其实每一条道路在大雪融化后都是泥泞的。
我们生在土地之上,自降临便扎根在泥里,注定成不了飞檐上亮晶晶的瓦砾。
可是杜絮柳不明白这个道理,她同她姑姑杜姨娘一样,拼了命地想要破土而出,往屋檐上攀爬,似乎高一点,再高一点,就可以变成一块瓦。
可她忘了,她的根还在泥里。
爬得越高,不断拉扯,终会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如我们这种人,就该老老实实扎根在土里,不是吗?
我们应该把根扎得越来越深,如野草般生根发芽,竭尽全力汲取一切,自己长成为一棵大树。
世家尊卑是刻在骨子里、写在礼法上的。
我们不可能成为一块瓦,但可以长成大树,枝叶伸展在屋檐同一高度,兴许还有凌空瓦上的机会。
可是这些,她们都不懂。
那时杜姑娘还在做梦,梦的是光风霁月的二公子,含羞望去的眼神,滚热的心意,殊不知早就是御史府人尽皆知的笑话。
她不知道,背地里府内的几位小姐聚在一块儿,谈笑间是如何嘲讽她的。
「她姑姑不过是个妾,大家叫她一声杜姑娘,她还真往脸上贴金了,竟然称呼二哥为表兄,真是好不知羞。」
「你们瞧见她看二哥的眼神了吗?想来是得了杜姨娘的真传,一股子的狐骚味。」
「她莫不是还指望二哥正眼看她?疯了不成?二哥那样的人,她便是做妾也是不够格的。」
……
她们谈论的时候,张宓也在其中,感慨地说了句:「二哥这样的人,倒也不怪她们动了心思。」
她说的是「她们」。
杜姑娘之前,府内还有过秦姑娘、李姑娘。
御史府的大公子,早已娶妻生子,纳了好几个妾,且自诩风雅,酒喝多了与那些官宦子弟互享美妾也是常有的事。
二房夫人只生了六姑娘一个,二老爷的两个儿子皆为庶子。
怪就怪在张云淮不仅金贵,还皎如玉树,容姿胜雪。
据张宓所说,从前在她二哥身边伺候的丫鬟婢子,多有不安分的,心思都用在了别处。
后来被朱氏狠狠地整治了一番。
而二公子兴许是看多了她们的做派,骨子里厌恶至极,眸光冷冷瞥去,如寒冰一般,令人生畏。
他是个端正自持的人,极有主见。
正因如此,朱氏对他很是放心。
然而年岁到了他这般,通房也没有一个,又让朱氏操心起来。
总归是四小姐年岁小,骄纵时除了偷溜出府,还与二房的六小姐起过争执,六小姐不小心摔下台阶伤了头。
二夫人不肯罢了,上升到妯娌之间的争执,朱氏便很头痛地让我跪下认错,直言是我离得最近,没有拉住六小姐。
我顺便声泪俱下地为张宓开脱一番:「四姑娘当真没有碰她,是她脚下一滑,自个儿滚下去的。」
这下可好,得罪了二夫人,又是一巴掌招呼过来。
过后朱氏满意地赏我块点心,拍了拍我的手,赞我聪明伶俐。
张宓及笄那年,情窦初开,喜欢上了开平府忠勇候世子蒋霆。
蒋霆与其有过几面之缘,只因受其长兄之邀,过府几次。
御史府的大公子张彦礼是个挺有意思的人,学问做得不怎么样,仗着家世做了个京中小官,小到什么程度呢?尚算不上八品的飨射典仪,他爹张御史大人出门提起都嫌面上无光的那种。
虽不怎么成器,他却也有擅长之处。
比如擅长交友,结交了京中一干官宦子弟,今日约着下棋,明日约着打马球。其能言善辩,左右逢源,实乃本性。
因缘际会下,张宓见了蒋世子几次,第一次遥遥见礼,便已经惦记在了心上。
忠勇候世子蒋霆,生了一副风流倜傥的好样貌,风度翩翩。
此人放荡不羁,实为风月老手,一眼便看穿了张宓那点旖旎心思。
若是寻常人家的小姐,没有他不敢招惹的,但张宓不同,她是御史府的贵女。
招惹上了,很难全身而退。
蒋霆于是眉头一挑,知礼守节,对她那点女儿家的心思置若罔闻。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张宓朝思暮想,逢花灯时节,竟又打算出府,只因听其长兄说约了蒋世子等人明月楼观灯。
我知晓若是瞒着朱氏,必然又是我来背锅,因而示意要去请夫人应允。
张宓自然不肯,一番僵持下,竟抬手给了我一巴掌。
她斥道:「母亲原给我挑了那么多的侍女,我只待你亲近,小春你却忘了自己什么身份,竟也要来管我。」
我沉默了下,垂眸道:「世家高贵,姑娘身份也高贵,正因如此,不能由着姑娘的性子。」
「我不过是想出门一趟。」
「此事需夫人应允。」
「你明知她不会同意。」
「那姑娘便不该去,夫人说了您已及笄,不可如从前那般了,她特意叮嘱过,您的举止都需让她知晓才是。」
「小春!你……」
张宓气急,用手指着我,你了半天,最终又泄了气。
她叹息一声,想明白了似的,忽又拉了拉我的手:「我方才不是故意打你,你不会怪我吧?」
那张明艳动人的脸,浮现出一丝内疚,眼神无辜且干净……我忍不住又想起那句「龙生龙,凤生凤」。
她和她的母亲,可真像。
18
我依照张宓之托,独自出府,去明月楼外等那蒋霆。
她给他写了一封信。先是表明上次蒋世子入府留下的那盘棋局,她已经想到了破解之法。接着含蓄而委婉地表示了此次不能随兄长一同出府观灯的遗憾,为表心境,最后还写了这么一句——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我在明月楼外候着的时候,街上人潮拥挤,灯火辉煌。
花灯时节,普天同庆。
京都繁华,好似永远都这般热闹。
那年宫变,燕山府的平王入京,不过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成功夺位登基。
天下前后乱了半年而已。
甚至于京都之内,都没有掀起过什么大风浪。
许是平王天命所归,半路便打得陈王等人退了兵,最后直接率军攻到了皇宫内苑,顺利登基。
他是个好皇帝,如今三年已过,正值国泰民安。
国泰民安,所以如张宓这般闺阁小姐便显得很矫情。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真好笑,她懂什么是哀愁和破灭?
她不懂,这些,种种一切,我孙云春才懂。
天下不过乱了半年,却使我落了个家破人亡的惨景。
花灯时节,再也不见青石镇的热闹和喜庆……如今想来,恍如隔世。
我在明月楼外等了很久,方见蒋霆等一行人从里面走出来。
我左顾右盼,按照张宓的叮嘱,趁其长兄张彦礼不在,我快步上前,向蒋霆行了礼,将信递过去。
「世子爷,这是我家姑娘给您的信,您请收好。」
蒋霆一开始未接,挑眉看了我一眼:「是你?」
我未作声,只又将信递了过去。
他勾了勾嘴角,接过之时,手指无意间与我触碰了下。
我抬眸看他,长睫忽闪的一眼,四目相对,很快又垂下眼睑。
「小春告退。」
转身欲走之时,忽被他一把拉住手腕。
街上繁闹,处处人声鼎沸,他眼中含笑,凑近了对我道:「小春姑娘,你总是偷看我,我发现了不止一次。」
他说得对。
忠勇候世子入府之时,春心萌动的似乎不止张宓一人。
每次她走向他时,身边那个总是低眉顺眼的小春姑娘,也会抬眸惊鸿一眼,每每四目相对,又很快地移开目光。
她咬着唇,眼尾微微地红,似是心事被发现了一般。
我早就说过,蒋霆是风月老手。
他自然看得出那眸光之中藏着的东西。
他不愿招惹张宓,但是我,他绝对招惹得起。
所以花灯节这晚,他寻到机会,在我耳边低声问我:「为何总是偷看我?」
我先是咬唇不答,半晌,声音细微:「自然是,倾慕于世子。」
意料之中的答案,蒋霆没有太多意外,满意地笑了一声,伸手捏了下我的脸。
他正欲低头再说些什么,街上突然传来一道清冷的男声——
「小春。」
抬头望去,人群之中,花灯招展,赫然站着御史府的二公子,张云淮。
朱氏育有二子一女,除了不甚长进的大公子张彦礼,整个御史府最得脸的便是二公子。
他年方十九,少有才名,十四岁进士及得。
平王登基后为了快速巩固君权,除三年一度的科考外,还进行了一次制科馆选。
张云淮被保举钦点,直接入翰林庶吉士,至六部观政见习。
不出意外,将来他会是世家这辈最有能耐的一个,如他祖父一般成为内阁大臣。
整个张家是将光耀门楣的重责延续在了他身上的。
二公子生如皎皎明月,无论身处何处,哪怕身后花灯万盏,都掩不住他眉宇间的那抹生动冷光。
他一向少年老成,是个性子淡,极其严肃之人。
街上被他唤了一声,我立刻低下头来,快速地走到了他身边。
他同蒋世子揖礼,不冷不热地寒暄几句,便要告辞。
蒋霆似笑非笑道:「彦礼兄还在明月楼内,佳人作陪,醉得不省人事,二公子不顺道带他回府?」
「自然是要带回去的,有劳世子挂念,替兄长谢过了。」
19
张云淮似乎心情不好。
大公子被人扶上马车,先行回府,他仅带了一随从,反倒打算从街上步行回家。
我与那名叫福生的随从,跟在他身后,一路沉默不语。
已至亥时,街上的人逐渐少了许多,但因节日的缘故,仍显得很热闹,处处张灯结彩,灿若星河。
我只顾低头走着,不知何时张云淮已经停住了脚步,回头看了我一眼。
二公子眉眼昳丽,穿了一身织金锦绣袍,青凤裘的披风,身姿高颀,眸光轻轻瞥来,整个人出尘俊美,贵不可言。
我跟上了他的脚步,继续低头在他身边同行。
他终于开口,却不是问我为何会出现在明月楼,而是清冷道:「蒋世子此人,并非善类。」
我轻点了下头。
他又道:「我原以为,你与她们不同。」
言语之间,不含半分情绪,亦听不出深意。
我知道他的意思,他自幼被众星捧月,少年得志,莫说是御史府,便是在京都之中,也是极耀眼的郎君。
我初到御史府时,曾和二房杜姨娘的娘家侄女杜絮柳同住在西跨院。
杜姨娘与我姨母郑氏不同,她极其聪明,又貌美风韵,生了一双勾魂的凤眼,最得二老爷的喜欢。
她还在二夫人的眼皮子底下为二老爷生了个儿子,也不知使了什么手段,一向脾气不好的二夫人,竟一直容忍了她。
杜姨娘无疑是聪明的,正因这份聪明,她的侄女杜絮柳与我不同,同是府中妾室投奔而来的娘家人,二房的杜姑娘比我高贵多了。
她生了副鹅蛋脸,身段窈窕,不用做什么女伴读,只需聘聘袅袅地站在杜姨娘身边,人人称她一声「杜姑娘」。
不像我,御史府的人想起来便叫我一声小春姑娘,更多时候是直接叫我小春,亦或者孙云春。
我姨母因为此事时常生闷气,有时候还掉泪。
她道:「你若是早些时候来投奔我,在我还年轻些时,大老爷待我也是不错的……」
我看着她默默抹泪,安慰了一番,其实心里好笑极了。
我这傻姨母,还以为我不似杜絮柳那般被人尊重,是因为二房杜姨娘受宠的缘故。
似乎大家都这么认为。
连杜絮柳也这么认为。
至少每次见到二公子张云淮,我如丫鬟一般低眉唤他「二公子」时,杜絮柳总是柔柔地看着他,唤的是「二表哥」。
她与我真的不同吗?
被雪覆盖的荒野银装素裹,其实每一条道路在大雪融化后都是泥泞的。
我们生在土地之上,自降临便扎根在泥里,注定成不了飞檐上亮晶晶的瓦砾。
可是杜絮柳不明白这个道理,她同她姑姑杜姨娘一样,拼了命地想要破土而出,往屋檐上攀爬,似乎高一点,再高一点,就可以变成一块瓦。
可她忘了,她的根还在泥里。
爬得越高,不断拉扯,终会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如我们这种人,就该老老实实扎根在土里,不是吗?
我们应该把根扎得越来越深,如野草般生根发芽,竭尽全力汲取一切,自己长成为一棵大树。
世家尊卑是刻在骨子里、写在礼法上的。
我们不可能成为一块瓦,但可以长成大树,枝叶伸展在屋檐同一高度,兴许还有凌空瓦上的机会。
可是这些,她们都不懂。
那时杜姑娘还在做梦,梦的是光风霁月的二公子,含羞望去的眼神,滚热的心意,殊不知早就是御史府人尽皆知的笑话。
她不知道,背地里府内的几位小姐聚在一块儿,谈笑间是如何嘲讽她的。
「她姑姑不过是个妾,大家叫她一声杜姑娘,她还真往脸上贴金了,竟然称呼二哥为表兄,真是好不知羞。」
「你们瞧见她看二哥的眼神了吗?想来是得了杜姨娘的真传,一股子的狐骚味。」
「她莫不是还指望二哥正眼看她?疯了不成?二哥那样的人,她便是做妾也是不够格的。」
……
她们谈论的时候,张宓也在其中,感慨地说了句:「二哥这样的人,倒也不怪她们动了心思。」
她说的是「她们」。
杜姑娘之前,府内还有过秦姑娘、李姑娘。
御史府的大公子,早已娶妻生子,纳了好几个妾,且自诩风雅,酒喝多了与那些官宦子弟互享美妾也是常有的事。
二房夫人只生了六姑娘一个,二老爷的两个儿子皆为庶子。
怪就怪在张云淮不仅金贵,还皎如玉树,容姿胜雪。
据张宓所说,从前在她二哥身边伺候的丫鬟婢子,多有不安分的,心思都用在了别处。
后来被朱氏狠狠地整治了一番。
而二公子兴许是看多了她们的做派,骨子里厌恶至极,眸光冷冷瞥去,如寒冰一般,令人生畏。
他是个端正自持的人,极有主见。
正因如此,朱氏对他很是放心。
然而年岁到了他这般,通房也没有一个,又让朱氏操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