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年的味道散文
在家乡过年,才真有年的味道,家乡的年是从墨香里开始的,在艳阳高照的时候,村子里几位老先生便把桌子抬到大街上,靠在墙边,然后为各家各户写春联。
几位老先生的毛笔字极好,他们有着极讲究的狼毫毛笔,更有着古色古香的砚台,清水倒在砚台上,手里拿着墨块,轻轻研开墨,可浓墨,可涩笔。大红的纸裁好了,他们屏息运气,蘸满了墨,一副春联便一气呵成了。春联的词句他们是了然于胸的,有五言的,有七字的,楷书端庄,行书飞扬,大红的纸,油黑的墨,看着就喜庆。春联写多了会有人拿到集市上卖,因此家乡的春联很有名
除夕的这一天,阳光暖暖地照着,春联贴上了院门、屋门、房门,展开了笑颜。村子里的长者倒背着手顺大街小巷端详,左邻右舍的忙碌的人们也忙里偷闲瞅上几眼,贴上大街小巷两边人家的院门上的春联,那些是谁写的大家一瞧便知,这也成了年下的一道风景。
家家户户贴了春联还要贴门笺,也就是过门钱,“过门钱,过门钱,落门前,都是钱”,真是一种美好的寄托。过门钱是五彩的:大红、红、绿、黄、蓝,过门钱贴在门楣上面,贴在窗框上面。黄色的必须贴在中间,家乡人们说:黄地在中间,黄地,意即黄帝,是一份对先祖的尊重。过门钱贴上了整个院子一下子有了喜庆的色彩。阳光是金黄的,金黄的阳光照在五彩的过门钱上,红的艳红,绿的翠绿,真是充满了喜庆的色彩,一派新年新气象。
傍晚的时候,开祠堂,请族谱,把族谱打开来,放到供桌上。上香,燃红烛,族里各家各户上贡品。年夜里,族里长者须有三五人在祠堂守谱。族谱年岁长,从有据可考的祖先名讳起,一代代往下续。族谱是不可以随便翻阅的,族谱旁边放一双干净的红筷子,有人想看了,需用红筷子一页页翻开来。族里如果有人家添丁进口,一年里只在年初一的下午把孩子的名字写到族谱上。写到族谱上的名字,名字里是有固定的一个字的,这个字体现了这个名字的辈分。是啊,家族不论如何庞大,儿孙不论在何处,有了这族谱,有了这习俗仪式,就多了一份凝聚力,就多了一份年味。守年夜人吃着旱烟,唠着一年里村里的大事小情,续燃起一支支香烛,迎来新年里第一缕阳光。
大年夜,家家户户都挂起了大红灯笼,桌上摆上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年糕还有鸡鸭鱼肉什么的,各家各户的人们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吃饺子,美美地吃着年夜饭,温馨、幸福极啦!大年初一,天不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便在家乡的上空震响,美丽的烟火也照亮了大年初一的夜空,大街小巷早有了人流,忙着去本族外姓的家中拜年去了……
啊,极有年味的家乡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春天里家乡人们的灿烂的笑脸,温暖着家乡人们的亲情、真情,家乡人们的日字也像那初升太阳一样红火,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